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

蜀山史道 2025-01-17 23:03:41

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有什么人没有?钟伟说:“我儿子,3个孙子、2个孙女都在农村生活。”

1984年,钟伟将军因病住进了301医院,探望他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有他的老战友,也有曾经的部下,无论来者是谁,钟伟都未曾收下任何贵重的礼物。

这天上午,老领导黄克诚来到了病房,跟钟伟坐下来聊了会,黄克诚临走时随口问了一句:“农村老家还有些什么亲人?”钟伟说,儿子,3个孙子、2个孙女都在农村生活,这简短的对话,却揭开了钟伟将军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清贫家风。

这不禁让人疑惑,一位开国将军的子孙后代,为何会过着如此朴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坚守着这份清贫?

湖南平江县三阳乡平源村,这里,曾经是钟伟将军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将军的老家现在看起来挺凄凉,就剩下一个破旧的门楼和一间堆着乱七八糟东西的土房子,屋顶梁断瓦裂,瓦片散落在门楼的过道上,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将军的儿媳妇,84岁的李琼英奶奶,就住在那间朴素的土房里,她靠着每年微薄的政府补贴和自己种菜卖菜的收入艰难度日,从未想过要依靠公公的功绩去寻求任何特殊照顾。

李琼英的先生钟伟的大儿子钟赉良,一直住在平江的乡下,直到2011年离世,后来,钟赉良在县生资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扎根农村,从未利用父亲的身份谋取任何私利。

钟伟将军的五个孙辈,也继承了家族的朴素作风,这五个人名字分别是钟直霞、钟水霞、钟社生、钟新生和钟勉生,这些名字,都是钟伟将军亲自取的,寄托着他对后代的期望,然而,这些孩子们却从未沾染过将军的光环。

他们有的早早辍学,帮助家里干农活,有的参军后又复员回乡务农,有的靠着贩卖水果维持生计,有的成为了一名教师,但也完全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考试,而非依靠爷爷的关系。

钟伟将军的二孙子钟新生到北京去看爷爷,想请爷爷帮忙找个工作或者让他去参军,钟伟将军告诉他:“不要走后门,”你这人像干农业的,回家和爸一起把庄稼种好点吧。

同样的,长孙女钟直霞也曾向爷爷求助,但得到的却是同样的回复,钟伟将军总是强调,他的子女得靠自个儿打拼,不能光靠他的人脉和地位,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如此坚定地拒绝为家人谋取任何特权?

钟伟将军内心坚守的信念是,从不贪图小利,不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给政府或别人添乱,这个原则贯穿了他日常生活的点滴,他很少用车,即使是回老家探亲,也从不带随从,他生病住院时,拒绝使用轮椅,因为他“不想给医院添麻烦”。

他竟然把政府分给他的粮食指标给了家里的阿姨,这一切,都体现了钟伟将军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钟伟将军的正直与勇气也曾让他身陷囹圄。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他仗义执言,反驳对彭德怀元帅的诬陷,结果被转业下放,担任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尽管这样,他还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钟伟将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位正直廉洁、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他的一举一动,充分展示了什么才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将军的遗产,并非金银珠宝,也非豪宅名车,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个装满军用品的箱子、一条保暖的绒裤、一件简单的背心,还有笔记本上那些他亲手书写的诗词,而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正直、廉洁、自强不息的家风。

钟伟将军留下的宝贵精神,将一直鼓舞着他的子孙,让他们在人生旅程中步伐更稳、更实在,1984年4月24日,钟伟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将军的一生,轰轰烈烈,却又朴实无华。

0 阅读:36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