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政治舞台上,“铁娘子”季莫申科的最新表态如一枚重磅炸弹,她直言国家已落入西方掌控。这位前总理的转变耐人寻味,过去她推动亲西政策,如今却点破天机。 早在橙色革命时期,她联手尤先科倒向西方,而废核后乌克兰成大国博弈工具。她的前前后后,究竟藏着哪些隐秘转折? 乌克兰于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继承了大量核武库存,一度位列全球第三大核力量持有国。独立初期,面对经济压力和国际要求,国家决定放弃核地位。 1993年起,拆除工作逐步展开,将导弹和弹头运往俄罗斯处理。1994年12月5日,在布达佩斯会议上,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备忘录,提供安全保障作为交换。 乌克兰同意加入不扩散条约,到1996年完成全部转移,成为无核国家。这一决定虽换来承诺,但也让乌克兰在地缘上更易受外部影响,尤其在美欧与俄罗斯之间。这一过程反映出乌克兰寻求平衡的努力,却也暴露了其战略弱点。 季莫申科出生于1960年,早年从事经济工作,1984年毕业于大学,主修经济学。1990年代,她领导能源公司,积累财富,通过天然气贸易成为商界要人。 1996年,她首次当选议员,进入议会参与能源政策讨论。1999年,她获任副总理,负责燃料部门,处理与俄罗斯的合同纠纷。她的强势作风让她赢得“铁娘子”称号,但也卷入争议。 2001年后,她转向反对派,成立祖国党,逐步成为政坛关键人物。这些经历奠定了她亲西立场的基调,却也让她在后续中面临挑战。 2004年总统选举引发大规模争议,亚努科维奇宣布胜出,但反对派指控舞弊,包括选票篡改。季莫申科与尤先科结盟,推动抗议浪潮。11月下旬,独立广场聚集民众,使用橙色象征反对亲俄势力。抗议持续数周,最高法院介入审阅证据,于12月3日裁定无效,下令重选。 尤先科最终胜出,得票率超过50%。这场事件标志着乌克兰转向欧洲政策,季莫申科发挥了组织作用。革命虽带来变革,但也加剧了内部分裂和外部紧张。 橙色革命后,季莫申科于2005年出任总理,推动欧盟和北约申请。她签署命令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导致2006年供应中断。她的改革包括私有化调整,但内部分歧导致9月被解职。 2007年,她再次担任总理,应对金融危机,签署刺激法案。然而,这些政策引发与莫斯科的摩擦,天然气价格谈判成为焦点。她的亲西取向虽有成效,却也让乌克兰经济承受压力。 2009年天然气争端升级,俄罗斯指责乌克兰欠款,1月切断供应,影响欧洲多国。季莫申科与普京谈判,于1月18日在莫斯科签署协议,约定2009年价格每千立方米230美元,2010年升至450美元。这一合同被指价格过高,导致她后续政治麻烦。 2010年,她竞选总统失败,得票45%,亚努科维奇胜出。这一事件暴露了乌克兰能源依赖的困境,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最近,在2025年8月访谈中,季莫申科批评西方通过贷款威胁控制乌克兰机构。她指出战争期间这种干预破坏主权,将其比作殖民模式。她强调西方利用冲突削弱独立,称其对战时国家不公。这一言论在平台上传播,引发讨论。她的表态反映出对外部势力的反思,却也与过去亲西立场形成对比。 革命后,乌克兰领导层在西方与俄罗斯间摇摆。尤先科推动一体化,但腐败问题导致支持下滑。2010年亚努科维奇上台,亲近俄罗斯,引发2014年抗议,他最终逃亡。季莫申科因天然气合同被控滥权,2011年判七年监禁。2014年议会投票释放,她重返政坛,领导反对党,但2014年总统选举仅获第二。这些发展显示出乌克兰政局的动荡。 季莫申科的言论点出乌克兰夹缝生存的苦涩。你对她的转变有何看法?西方是帮手还是操控者?欢迎评论区交流,一起探讨国家前路。
暗度陈仓,北约耍俄罗斯太久了!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乌克兰还敢继续硬刚普京!实际
【32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