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妻子正在吃饭,突然,敌军踹门而入:“抓住朱德!”妻子灵机一动,抓起一个脸盆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8-19 10:29:08

朱德和妻子正在吃饭,突然,敌军踹门而入:“抓住朱德!”妻子灵机一动,抓起一个脸盆就塞给了朱德,还大声喊了一句话,敌军听后,竟撇下朱德就冲了出去…… 主要信源:(中新网——朱德的两次历险传奇:妻子掩护突围被捕成终身遗憾) 1929年初春,天寒地冻,红军刚离开井冈山不久,队伍转移到了赣南深山。 朱德和已经怀孕的妻子伍若兰正在吃饭,突然被敌人包围了。 关键时刻,伍若兰抓起一个脸盆塞给朱德,用眼神示意他赶紧脱身。 这个不起眼的脸盆让朱德化装成打水的伙夫,从敌人眼皮底下溜走,而伍若兰为了掩护丈夫和战友,最终落入了敌手。 她受尽酷刑,没有泄露任何秘密,最后被敌人残害。 朱德后半生一直怀念这位牺牲的爱人,种了上千盆兰花纪念她,这段在战火中生死相隔的真情令人动容。 伍若兰不是普通女子,她生在湖南一个读书人家,小小年纪就敢想敢干。 在那缠脚盛行的年代,她带头剪短发、放裹脚布,成了家乡反封建的急先锋。 她念书时就写歌揭露社会的不公:“富人高楼饮美酒,穷人赤膊喝北风!” 这姑娘性子烈得很,看不得老百姓受苦。 1926年她加入了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在乡下搞宣传发动群众。 马日事变后,她被军阀悬赏通缉,不得不打扮成农妇躲藏,可还是坚持革命工作,乡亲们敬佩地叫她“伍大姐”。 1928年初,朱德率红军来到湖南耒阳。 那时伍若兰正领着农民武装闹革命,刚帮着打下了县城。 她第一次见到朱德这位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时,既仰慕又敬佩。 朱德也被这位英姿飒爽、谈吐不凡的姑娘吸引了。 两人一起工作配合默契,渐渐心生好感。 但朱德心里有疙瘩,他40多岁,婚姻失败过几次,觉得自己年纪大配不上才24岁的伍若兰。 他更怕表白失败影响工作。 没想到伍若兰特别干脆,主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她父母也支持女儿的选择,他们就是敬重朱军长的为人。 就这样,两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为夫妻。 结婚后伍若兰跟着朱德行军打仗,既是妻子又是战友。 她深知革命队伍不养闲人,工作起来特别拼命。 白天当宣传队长发动群众,晚上照顾朱德生活。 她更苦练枪法,一手练出双枪绝技,成了军中闻名的“双枪女将”。 有回在七溪岭战斗中,敌人靠火力优势压得红军指挥部岌岌可危。 伍若兰带人跳出战壕正面突袭,硬是靠两支手枪打开生路,保护了首长安全。 她在塘南村跟地主斗法时也不含糊,发动贫苦农民清算恶霸,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封建势力又恨又怕。 谁也没想到,这对革命伴侣的重逢那么短暂。 1929年1月,为摆脱敌人的“合围”,朱德带着红四军冒着严寒雪向赣南转移。 队伍在山坳里临时休整做饭,怀有身孕的伍若兰正陪着朱德用饭。 敌人突然偷袭,枪声喊杀声瞬间逼近指挥部。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伍若兰瞥见角落的脸盆,立即塞给朱德使了个眼色。 朱德还在犹豫,敌人已经冲进来用枪指着两人。 面对盘问,伍若兰抢先说朱德是伙夫,催他去给军长打水。 敌人推搡着放走这个“脏兮兮的伙夫”,却把伍若兰扣下带路。 朱德拿着脸盆成功脱险,伍若兰却落入虎口。 后来《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汇编》里有明确记载。 192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三),伍若兰在寻乌县圳下村被俘。 敌人为了撬开她的嘴用尽酷刑,逼她说出红军首长的下落。 怀孕的伍若兰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只有三句话:“毛委员朱军长在红军里,在人民心里;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想让我背叛?除非太阳西边出!” 她家人托关系想救她,国民党迫于压力提出最后条件:登报声明和朱德断绝夫妻关系就放人。 伍若兰冷笑:“做梦!” 2月底赣州出了一条革命人员遇害的消息,那就是年仅26岁的伍若兰。 根据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里的记述:朱德后来回到井冈山,随身只带了一盆兰花和伍若兰早年编的草鞋。 新中国成立后,已是总司令的朱德在院子里种了三千多株兰花,每一株都是无声的纪念。 他对史沫特莱谈起妻子时说:“若兰是个真党员,农民都认她;宣传工作做得透,仗也打得勇。” 这位身经百战的元帅晚年最爱的消遣是侍弄兰花,每当花开,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的战火硝烟里,那缕永不消散的芬芳。 这段以脸盆开始、以兰花延续的情缘,至今读来仍令人肃然起敬。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64

评论列表

快乐的石头

快乐的石头

2
2025-08-19 11:28

向那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为国捐躯的烈士致敬!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