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在启程赴美之前,其实已经跟欧洲进行了立场的协调和统一,从泽连斯基的表态来看,至少嘴还是很硬的。 这次欧洲组团显然不是偶然观光,而是精心策划的外交支援行动。 启程之前,泽连斯基特意绕行布鲁塞尔,与冯德莱恩并肩站于欧盟委员会大楼之前,以此传递统一的立场。 冯德莱恩明确表态:“欧盟不会允许乌克兰的国际边境线遭到侵犯”,而涉及领土的决定权“应由乌克兰自主决定”。泽连斯基态度强硬地宣称,乌克兰“绝不会放弃任何领土”。 然而外交辞令与私下信号存在微妙温差。英国媒体曾披露泽连斯基在与欧洲领导人闭门交流时暗示,可能接受当前控制线为基础的停火安排。 不过面对公众镜头,他的调门立刻拉高:“如果我们今天从顿巴斯撤出,就等于为俄罗斯打开了进攻的大门”。 这种“对内强硬、对外留有余地”的双轨话术,暴露了基辅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 特朗普根本没给泽连斯基留面子。在乌克兰代表团抵达前,他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敲打:克里米亚“已经拿不回来”,北约的大门也不会向乌克兰敞开。 他甚至转发第三方言论,暗示乌克兰要么接受领土损失,要么承受更大代价。这种赤裸裸的施压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泽连斯基强调的“领土不可退让”原则上。 面对美方压力,泽连斯基的策略显现出实用主义的转变。他不再坚持绝对化的领土主张,转而提出以当前接触线为基础实现停火的可能性。 但他同时划出红线——涉及领土的讨论只能放在美俄乌三方框架内进行。这种把欧洲盟友“部分排除”在核心议题之外的姿态,既是对特朗普的妥协,也暗含对欧洲能力的不信任。 他对安全保障的诉求也愈发具体化,强调美国的承诺必须“真正非常务实”,涵盖陆海空全方位保护,且“须有欧洲的参与”。 这种对欧美捆绑式保障的坚持,反映出他对被美国单独交易的深度担忧。 欧洲此次高调撑乌,背后交织着战略焦虑与尊严诉求。特朗普在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前明确拒绝欧洲领导人参与,甚至直言“欧洲不值得信任”。 这种轻视让欧洲倍感屈辱。更关键的是,若美俄私下达成领土交易导致乌克兰事实分裂,欧洲将直接暴露在俄罗斯的军事压力下,国际秩序基石也将被动摇。 战场上的残酷现实让泽连斯基的强硬宣言显得苍白。过去三个月,俄军沿着1300公里战线持续推进,上周更在多布罗皮利亚方向突破性推进10公里。 普京甚至明言,即便在和谈期间,俄军攻势也不会停止。乌克兰军方疲态尽显——兵力短缺、装备损耗逼近极限。 泽连斯基下令用本土制造的无人机袭扰俄军后方,每月超2000架的产能虽展现韧性,却难弥补战略劣势。 泽连斯基在白宫慷慨陈词时,清楚自己手里真正的牌不多。他拒绝“割地求饶”的公开姿态,既是对国内民意的交代,也是对欧美底线的测试。 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之中,小国领导人即便言辞掷地有声,却也终究难以抗衡地缘实力的倾轧。 泽连斯基带着欧洲盟友走进白宫时,嘴上说着最强硬的话,手上却可能不得不准备签最无奈的协议。 当特朗普轻描淡写地建议泽连斯基“若愿意几乎可立刻结束战争”时,这句话背后是乌克兰山河破碎的残酷现实。 素材来源:北青网 北青网官方账号 2025-08-18 19:39
立陶宛总理辞职逃了!同时得罪中俄,国家被拖到崩溃!7月31日,立陶宛总理,把经济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