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阵亡91万,法国阵亡124万 英国乔治五世、德国威廉二世、俄国尼古拉二世,这仨人全是表兄弟。乔治五世从小在海军混,练就一身海上本事,后来接班当国王,管着日不落帝国。威廉二世左手残疾,从小骑马摔跟头也坚持,登基后爱折腾海军,搞得英国老大不爽。尼古拉二世呢,性格软绵绵,靠顾问办事,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拉近了亲戚圈子。这些人通信时还叫昵称,像“威利”和“尼基”,但国家利益一撞,亲情就扔一边去了。战争一开打,他们各自站队,威廉二世推海军扩张,乔治五世守英国霸权,尼古拉二世被民族问题拖下水。亲戚打仗,听着荒唐,但现实就是这么狗血。其他人物也卷进来,比如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的儿子雷蒙德,本是牛津高材生,当律师风生水起,却响应号召上战场。德国画家弗朗茨·马尔克,画那些抽象动物画,加入蓝骑士团体,本该在画室涂鸦,结果也当兵去了。这些人代表了欧洲精英阶层,一战把他们全搅和进去。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杀,德国支持奥匈,俄国护塞尔维亚,法国和英国被同盟拖入。威廉二世以为速战速决,尼古拉二世动员军队,乔治五世也跟着宣战。战争从运动战变成堑壕战,工业武器大显神威。机枪一分钟600发,重炮砸几公里外,毒气让人喘不过气。英军阵亡91万,多半在西线阵地耗着。法国124万,守本土付出血本。沙俄170万,东线广袤平原上反复拉锯。德国177万,虽然技术强,但两线作战扛不住。这些数字不是白来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破碎。贵族青年冲锋在前,英国伊顿公学毕业生超千人阵亡,本该读大学搞学问,却当军官带队。德国那边,马尔克这样的艺术家也上阵,文化精英一代凋零。英法从此人口结构歪了,劳动力短缺,社会活力没了。沙俄军队士气低,国内乱成锅粥。战争消耗掉欧洲最好那批年轻人,留下空荡荡的位子。 索姆河战役是典型绞肉机,1916年7月打到11月,英法联军想缓解凡尔登压力,对德军发起进攻。英国损失42万,法国20万,德国50万,只推进12公里。第一天英军就死伤近6万,军官带头冲,机枪扫一片。雷蒙德·阿斯奎斯就是在9月进攻金希村时中弹的,作为掷弹兵军官,他带队推进,结果胸部挨枪。战役用上坦克,但泥泞地形让进攻卡壳。凡尔登战役更惨,从2月到12月,德国想耗光法国,炮击砸堡垒,毒气云飘散。法国损失37.7万,德国33.7万,总死伤70万。马尔克作为侦察兵,3月巡视阵地时被炮碎片击中头部。双方反复夺要塞,阵地轮换时伤员堆积。东线布鲁西洛夫攻势,沙俄6月发动,针对奥匈,炮兵齐射后步兵冲锋。沙俄损失50万到100万,奥匈150万,德军35万。骑兵队策马前进,但机枪挡不住。攻势虽成功,但沙俄内部问题暴露,军队疲惫不堪。这些战役显示,一战不是浪漫决斗,而是工业屠杀,精英阶层首当其冲。 战争打着打着,欧洲老帝国就撑不住了。英国欠一屁股债,从债权国变债务国,海军缩水,殖民地开始闹独立。法国男性人口锐减,工厂缺人,农场荒废,整个国家疲软,为后来麻烦埋雷。德国第二帝国崩盘,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坐火车逃荷兰多恩庄园,砍柴过日子,到1941年死于肺栓塞。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完蛋,尼古拉二世一家在叶卡捷琳堡地下室被枪决。奥匈分裂成多个小国,奥斯曼解体,中东格局重塑。乔治五世继续统治英国,处理罢工,到1936年去世。但一战后,欧洲地图大变,民族国家冒头,旧秩序碎一地。英法虽赢,却元气大伤,霸权松动。德国赔款重,怨气积攒。沙俄灭亡,新政权上台,世界格局洗牌。这些变化影响深远,种下二战种子。
日军为何要侵略南洋?正是因为中国坚持抗战,让日本无路可走了!你猜怎么着?194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