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山东一乞丐讨饭28年,攒下230亩良田、3800吊钱,盖了一豪华宅子,没想到49岁的他穿着破烂衣服,挨家挨户磕头:求求你跟我走吧,我帮你干活,可村民却将他赶出门:哪有这好事! 1888 年的山东柳林镇,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同一个人。 那个讨了二十多年饭的武七,居然盖起了一座带雕花门楼的宅院,青砖铺地,石阶高耸,比镇上富户的房子还要气派。 更让人费解的是,宅院落成那天,武七没请任何客人,反倒穿着那件打满补丁的破棉袄,挨家挨户往穷人家门口跪。 武七这一跪,藏着他半辈子的委屈。 他七岁那年,父亲在田埂上累倒后就再没起来,母亲带着他们姐弟四个,揣着破碗走街串巷。 每次路过学堂,他总扒着门缝看里面的孩子念书,直到被先生赶开才肯走。 十四岁时,他去邻村张财主家做长工,约定一年结一次工钱。 可到了年底,财主拿出本假账,说他早把工钱支完了。 他争辩几句,就被家丁拖到院外打了个半死,扔在乱葬岗边上。 躺在草堆里的三天,武七望着天,想明白了一件事:穷人被欺负,不是因为力气小,是因为不识字,连账本都看不懂。 从那天起,武七讨饭就有了章法。 他把讨来的窝头掰成两半,一半自己啃,一半换铜钱。 有人给件半旧的衣裳,他转身就拿去当铺换钱。 白天在集市上,他帮人拉车、挑担,甚至光着膀子让小孩骑在背上取乐,就为挣几个铜板。 晚上蹲在破庙里,借着月光纺线缠麻,嘴里念叨着自编的小调:"线蛋圆,钱串连,攒够银钱办学堂。" 有次他攒了五十吊钱,怕带在身上丢了,听说邻县举人杨树坊靠谱,就一路讨饭过去,在杨府门口跪了两天两夜,直到对方答应帮他存钱才起身。 就这么讨了二十八年,武七手里竟有了 235 亩地,还有 3800 吊现钱。 他没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把所有钱都砸在了那座宅院里,门口挂上牌匾 ——"崇贤义塾"。 可学堂盖好后,门槛都快被武七自己的脚磨平了,也没见一个孩子来。 穷人家都说,孩子在家割草喂猪还能换口饭,去学堂认那几个字顶啥用? 武七听了,啥也不说,就往人门前跪。 在村西头李老栓家,他跪着帮人家铡了半天草,直到李老栓叹着气把孙子推出门。 在河对岸王寡妇家,他守在门口帮着挑水、劈柴,直到对方红着眼圈把女儿交给他。 学生凑够五十个那天,武七又往镇上秀才赵先生家跪。 赵先生嫌他是个乞丐,闭门不见。 武七就跪在雨里,直到浑身湿透,赵先生才开门让他进去。 开学那天,武七请先生们坐在上席,自己蹲在灶房门口,啃着别人剩下的窝头。 后来山东巡抚张曜听说了这事,专门来看他,还上奏朝廷,给了他 "武训" 这个名字,赐了块 "乐善好施" 的匾额。 可武训还是老样子,穿着破衣烂衫在街上讨饭,讨来的钱全塞给学堂的先生。 有人劝他娶个媳妇,他摆摆手:"这些娃娃就是我的儿女。" 1896 年开春,武训躺在学堂的偏房里,听见窗外孩子们念书,突然笑了。 他出殡那天,镇上的人几乎都来了,队伍从学堂一直排到城外的坟地。 其实往远了说,北宋的范仲淹也做过类似的事。 他小时候在寺庙里读书,把粥分成四块当一天的饭。 后来当了宰相,就买了千亩良田办义庄,让族里的穷孩子都能上学。 这些人这辈子就认一个理:让没钱的孩子能识字,比啥都金贵。 对此,有网友表示,一个乞丐攒了二十八年钱,不盖房娶媳妇,偏偏砸在办学上,还挨家挨户跪着求穷人送孩子上学,这股傻劲,现在真少见。 还有人说他疯了,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遭这份罪,可换个角度想,他是真尝过不识字的苦,被地主骗、被人欺负,所以才铁了心要让穷孩子能读书。 那年代,穷人想翻身难如登天,他用最笨的法子,给娃们铺了条路。 也有人觉得他下跪太卑微,可细想,他一个没权没势的乞丐,除了豁出脸面,还能咋让人家信他?那些说风凉话的,怕是没见过真正的穷日子。 这辈子就认准一件事,哪怕被嘲笑、被打骂也不回头,这份执着,比多少空喊口号的都强。 现在条件好了,更该记得,当年有人为了让穷孩子识几个字,是真的跪过、拼过。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防不胜防!”河南许昌,一男子和妻子有3个孩子,谁知前不久准备给第三个孩子上户口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