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将军与夫人王璇梅在沈阳时的合影。 一张黑白合影,定格了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与夫人王璇梅的寻常一刻。但这平静背后,是否隐藏着从放牛娃到高级将领的坎坷路,以及一段由陈赓牵线的姻缘?合影中两人朴实笑容,又透出哪些时代印记?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早年丧父,从八岁起在地主家放牛,饱受劳苦。十四岁时,他加入当地游击队,很快编入红军序列,成为红一军第一师战士。在鄂豫皖地区,他参与多次反围剿战斗,担任连指导员,带领士兵阻击敌军。 1933年升任团政委,指挥攻占达县,缴获敌方物资。长征期间,他率部掩护主力,三过草地,坚持行军组织后勤。抗日战争中,他指挥769团突袭阳明堡机场,炸毁日军飞机二十多架。 随后在神头岭战斗中挖掘战壕迎击敌军,百团大战坚守狮脑山阵地,指挥炮火压制火力点。尽管中毒仍调度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他率第三纵队参加上党战役,抢占高地切断敌路。淮海战役攻占宿县,包围摧毁黄维兵团。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指挥渡江作战。 陈锡联第一任妻子栗格1942年结婚,她曾在陕北学习,两人育有一子。但1948年栗格病逝,他独自抚养孩子继续作战。那年八月,在武汉指挥部,陈赓介绍王璇梅给她。 王璇梅1922年生于上海杨浦区,早年做工,帮助姐姐王根英和姐夫陈赓从事地下工作,如放哨送信,一次险被敌军抓获。她后来带着侄子谋生,陈赓送她去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经常写信关心。1949年王璇梅毕业探望陈赓,被介绍给陈锡联。两人通过书信往来,交换经历,几个月后结婚。 1965年四月,沈阳进入春季,陈锡联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负责东北国防事务。他每天查看地图,安排部队训练,主持会议讨论防御措施。会后巡视操场观察士兵演练。那天摄影师捕捉他与王璇梅并肩瞬间,两人衣着简朴,背景为军区建筑。 王璇梅从事翻译工作,处理俄文文件,偶尔去医务室帮忙整理药品。下午陈锡联批阅报告,下乡视察社教工作,与农民交谈查看耕作。次日率队去营口县,车队沿路行驶检查村舍。王璇梅留在沈阳处理家务,写信给亲友。四月中旬军区组织演习,他用望远镜观察部队推进,总结经验指出不足。 王璇梅有时陪同视察,边境哨所检查装备,递水给士兵。回程讨论形势。四月底大院举办活动,两人观看士兵表演。合影成为家庭回忆,孩子们围观指出细节。军区日常包括巡视工厂查看军工生产,王璇梅探望伤员分发物资。这张照片记录了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婚后陈锡联与王璇梅抚养前妻之子,还育有三女一子。长子陈再强1950年生,入军校后任审计局长。次子陈再文1951年生,从事飞行,1982年空难去世。三子陈再方1953年生,升至中将。女儿陈再红1955年生,从事教育。 他们家生活简朴,王璇梅操持家务,陈锡联忙于军务,对子女严格教育,不利用职权提供帮助。陈锡联继续任职,后调任中央职务。王璇梅支持工作,五十年相伴。1999年金婚时与子女聚餐,与国庆同庆。那年六月十日陈锡联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四岁,子女继承事业。 陈锡联从基层战士成长为高级将领,经历了红军、抗日、解放战争多个阶段。他的军事素养通过自学积累,指挥经验丰富。王璇梅从地下工作者到军区家属,适应角色转变。 两人婚姻由陈赓促成,体现了战友情谊。这张1965年合影,不仅是个人记录,也反映时代军人家庭的平凡与贡献。陈锡联一生参与百团大战等战役,留下遗产影响后辈。
1934年,国民党一高级将领在旷野上残忍枪杀500多个手无寸铁的红军战士,蒋介石
【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