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起价?”四川,女生登山时,不慎被落石击中,导致脚趾粉碎性骨折,大腿股骨断裂,被困在海拔超4000米的沟槽地带,同伴救援失败,只能联系当地马帮,藏民抬受伤驴友下山收费6万元, 网友:买一条命不贵。 四川的山风裹着碎石子,砸在女生蜷缩的沟槽里。她低头看了眼变形的脚趾,断骨刺破皮肤的刺痛混着大腿股骨断裂的钝痛,让冷汗瞬间浸透了冲锋衣。 海拔4300米的空气稀薄得像一层纸,每喘一口气都带着冰碴,同伴刚才试图扶她起来时,脚下一块松动的石头坠进深沟,半分钟后才传来回响,这里,是连当地牧民都很少踏足的险境。 同伴的卫星电话终于拨通时,信号时断时续。电话那头,当地马帮的藏民只说了句“等着”,就挂了线。 三个小时后,女生听到了铃铛声,抬头看见十个穿着藏袍的身影出现在坡顶,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每个人手里都握着粗壮的藤条,那是用来固定担架和探路的。 为首的藏民蹲下来检查她的伤势,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6个人,1个人1万,共6万。”女生咬着牙点头,她知道,这是此刻能抓住的唯一救命稻草。 没人料到这段路会走12小时。最初的两公里,担架还能勉强保持平衡,可越往山下,路越像被巨斧劈开的裂缝。 藏民们轮流换着抬杆,脚步踩在松动的页岩上,发出“咯吱”的声响,每一步都要先用藤条试探虚实。 有次过一处悬崖,担架的一角突然悬空,走在外侧的两个藏民几乎整个人挂在崖壁上,用腰腹的力量把担架往回拽。 女生躺在上面,清楚地看见他们藏袍下紧绷的肌肉在颤抖,汗珠砸在担架布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中途休息时,她才发现来的是10个人。有人专门在前头开路,用砍刀劈掉挡路的荆棘;有人殿后,随时准备接应。 剩下的人分成两组,轮流抬担架。为首的藏民递给她一块糌粑,说:“ originally 说6个人,路太难,多来几个保险。”她想问钱会不会加,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此刻,这些人的命和她的命,正系在同一条藤条上。后来结算时,对方果然只收了6万,说“说好的价,不能变”。 下山后,女生在医院里刷到了网友的争论。有人说“藏民坐地起价”,有人算“10人12小时,人均时薪500块,比白领还高”。她摸着打了钢板的腿,突然想起那个悬空的瞬间。 如果当时那两个藏民没稳住,掉下去的可能不只是她。 高海拔的负重行走,每一步消耗的体力是平地的三倍,12小时里,没人敢多喝水,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有人嘴唇裂得出血,就用舌头舔舔继续走。这些,是计算器算不出来的。 马帮的藏民其实很少接这种活。他们世代在山里讨生活,知道哪些石头底下是空的,哪段路在雨后会塌方。有次救援队员问他们“怕不怕”。 一个年轻藏民指着远处的雪山笑了:“山神看着呢,该救的人,不能见死不救。” 但这不代表没有代价,去年有个同伴在救一个迷路的驴友时,踩空摔断了腿,躺了半年才能下床,医药费还是马帮里凑的。 女生把6万块转给马帮时,多转了5000,对方却退了回来,只留了句“好好养伤”。 她后来才知道,这笔钱里,还要扣除马帮的管理费,给参与救援的人买意外险,最后分到每个人手里的,其实没多少。 但对藏民来说,这不是钱的事,在他们的观念里,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救了人的命,比啥都强。 网上的争吵还在继续,有人说“6万够买个奢侈品包,买命当然值”,也有人说“凭什么救援要这么贵”。女生没再辩解,只是把那段12小时的救援轨迹截图存在了手机里。 图上弯弯曲曲的路线,像一条生命线,每一个拐点,都藏着藏民们踩实的脚印。 她知道,在那些说“贵”的人里,大多没见过4300米海拔的沟槽,没体会过石头从头顶呼啸而过的恐惧,更没经历过,当你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有人愿意冒着同样的风险,把你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出院那天,她给马帮寄了面锦旗,上面写着“山高路险,恩重如山”。藏民们收到后,挂在了村口的经幡旁,风一吹,和那些祈福的旗子一起猎猎作响。 对他们来说,这或许比6万块更重要——那是对他们勇气和信用的认可,是在险峻山川间,人与人最质朴的掂量:命,永远比钱重。 信源:华声在线2025-8-18——藏民抬受伤驴友下山收费6万元 腿被落石击中骨折事发危险悬崖 当事人: 明码标价 也接受这个价格“感谢他们舍命相救”
“贵吗?”四川,女子攀登雪山被石头砸骨折,必须得马上下山就医,他们求助当地村民,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