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贵吗?”8月15日,四川,女子攀登雪山被石头砸骨折,必须得马上下山就医

韫晓生 2025-08-19 18:23:52

[中国赞]贵吗?”8月15日,四川,女子攀登雪山被石头砸骨折,必须得马上下山就医,他们求助当地村民,村民开价六万,女子想都没想,赶紧就答应了,事后还感谢村民。网友:6万能买一条命太值了!   (信源:网易——6万块买条命,藏民抬驴友下山引热议,这钱到底该不该掏)   六万块钱买一条命,贵吗?这是最近的一个话题,当你在面临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你会不会花出这笔钱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位女性驴友于贡嘎山区徒步时,被一块如水盆般大小的落石击中。她的股骨当即骨折,脚趾也出现开放性创伤,彻底丧失了行动能力。事发地点是一处险峻的沟槽,其峭壁近乎垂直,不断滚落的碎石使此地沦为绝境。   同伴用背包将她拖到稍微平缓的地方,通过卫星电话求救。但官方救援力量一时难以抵达。这让他们感觉非常的绝望,就在这时他们联系了当地的藏民,然后开价一个人一万,然后六个人台就是六万,但因为救援难度比较大,后面就增加到了十个人,但是还以六万结算。   这笔钱在事后掀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浪,争论的焦点远不止是贵或不贵。它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们在看待生命、劳动与风险时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   网络上最直接的质疑,是将这笔费用简单地换算成时薪。6万元,10个人,救援持续12小时,算下来每人每小时能挣500元。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天价”,是“太好赚”的生意。这种算法,是将一次搏命的救援,等同于城市里标准化的计时服务。   然而,伤者本人认为“花六万买一条命很划算”,这感受源于救援现场的真实体验。那是在近70度陡坡上开辟的险路,救援者用藤条捆绑担架,手脚并用在仅容下半只脚的岩缝上挪动,像壁虎般紧贴岩壁,汗水浸透藏袍,在高原冷风中结出白色盐渍。   途中,上方再次滑落碎石。救援者下意识地用身体护住担架上的伤者,自己的手臂却被砸中。一名年轻的救援者,脚踝也被锋利的岩石划开,鲜血直流。   他们面对的风险,根本无法用金钱量量化。简单地计算时薪,恰恰抹去了救援中“生命托付生命”的重量,将一场生死营救矮化成了一桩冰冷的交易。   6万元的账单背后,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救援的成功,依靠的并非仅仅是体力,更是当地人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   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懂得如何判断天气,能分辨出哪些岩石是松动的。这种深植于血脉的专业能力,是任何外来救援队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这笔钱也覆盖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出。他们为了这次救援不仅去借了专业的救援设备,而且受伤的人员也没有问驴友要任何的费用。这些都没有算在救援的费用之中。   而被救下的驴友事后也发出申明说,自己感觉这钱花的很值,因为只六万块钱买了自己的命,而自己仅仅只是花钱就挽回了生命那不是很值得吗?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报价是6个人,但实际参与救援的多达10人,多出的人手并未要求额外加价。这体现了他们在商业协议之外,那份朴素的救人伦理。   这次贡嘎山区的救援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极限探险热潮的兴起,类似事件愈发频繁。去年全国山区救援超过两千起,其中八成源于驴友违规进入明令禁止的区域。   当个人的“诗与远方”,需要动用公共资源甚至是以他人生命为代价去实现时,整个社会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边界。   在公共救援力量难以覆盖的偏远险峻地带,当地居民提供的有偿救援,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化的必要补充,而非无限的义务。许多探险者抱着“花钱就能解决一切”的心态,却忽视了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正如一位藏民所说,大山不是游乐场,每一次进入都应心存谦卑。   与其争论6万元是贵是贱,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从源头上规范高风险探险行为,以及如何建立更合理的商业救援机制,让救援者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   事后,获救驴友给救援队送锦旗,上书“高原脊梁,生命之光”。这八个字超越6万元数字争议,既认可救援者绝境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也肯定其无可替代的专业价值。这场价格讨论,应引导我们更深刻理解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信赖。

0 阅读:16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