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胃炎的苦降治疗原则与应用
1. 反流性胃炎治疗以苦降为重要原则,这源于《黄帝内经》“辛开苦降”理论,通过苦寒与辛温药物配合调节阴阳升降。
2. 该病常见中上腹痞满、胃脘灼痛、嗳气泛酸等症状,病变涉及肝、胆、脾、胃,核心病机为肝气郁滞、胆胃失和、胃降失常。
3. 中医认为其邪在胆,逆在胃,胆热浊邪上蒸导致脾胃升降失调,胃腑浊气难以下降。
4. 治疗着重苦降,以苦寒药为主,通过清热降浊缓解痞满、灼痛、烧心等症状;辅以辛味药宣通气机、开解郁闭。
5. 苦与辛合,能通能降,苦降可通利气机,辛开能沟通上下,使上逆邪气得降,脏腑功能恢复协调。
6. 辛开苦降需灵活应用,临床可侧重辛开升发脾胃阳气,或侧重苦降泻胃腑浊气。
7. 常用方剂如黄连温胆汤(加乌贼骨、贝母)、小陷胸汤合温胆汤(加枇杷叶、瓦楞子),黄连苦寒清热、半夏辛燥降逆,共止呕逆、消痞满。
8. 也可用半夏泻心汤(芩连配姜夏)清热开痞,或黄连配苏叶(轻可去实),苏叶宣开上焦助黄连苦降,最终通过安胃气、调阴阳升降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