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大怒,派人调查黄维,黄维的顶头上司关麟征也趁机发难。 黄维,1904年生在江西贵溪,家里穷得叮当响,靠母亲拉扯大。他念过书,当过小学老师,后来通过黄埔军校一期入了军界。这家伙打仗厉害,北伐、抗战都立过功,人称“硬骨头将军”。1943年,他是第五十四军军长,管着前线部队,性格耿直得跟官场格格不入。他治军严,可对士兵不差,发现问题就敢硬杠。这次军粮的事,就是他硬气脾气的爆发。 那年头,抗战已经到了相持阶段,后勤问题一大堆。第五十四军在前线拼命,可发下来的军粮惨不忍睹——发霉不说,还掺着砂石,士兵吃下去都磨牙。黄维气炸了,这玩意儿咋打仗?他不是没吱声,先是老老实实给何应钦写报告,要求换粮。可上面呢?没动静。黄维等不下去,干脆来了一招狠的:把一袋霉粮打包,直邮重庆何应钦办公室。这招够狠,直接把问题甩到高层脸上。 何应钦,军政部长,国民党大佬,管着全国军队后勤。这袋霉粮送到他办公室,霉味熏天,砂石撒一地,简直是当面打脸。他哪受得了这气?觉得黄维这是挑衅权威,立马下令彻查第五十四军,想揪黄维的小辫子。何应钦不是啥好鸟,后勤腐败他多少知道,可这时候他更关心面子,查黄维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黄维的上司关麟征,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瞅准机会使绊子。他跟陈诚的“土木系”不对付,黄维又是陈诚的人,关麟征早看他不顺眼。这次霉粮事件,他赶紧跟何应钦告状,说黄维这是故意搞乱军需,想借机翻天。关麟征不是啥正人君子,典型的派系玩家,趁乱踩黄维一脚,顺便削陈诚的势力。他这招够阴,摆明了要黄维吃不了兜着走。 军需署的人来了第五十四军查账,黄维没躲也没贿赂,直接带他们去看伙房,指着霉粮说:查吧,我贪一分钱你们随便处置。结果呢?账目干净得很,黄维不光没贪,还把省下的军费贴给士兵改善伙食。士兵们都挺他,说他是个好军长。可这没用,何应钦和关麟征压根不看真相,他们要的是整人。查不出贪污,就扣了个“破坏军需”的帽子,黄维硬生生被撤了职。 黄维被调走,关麟征推了个叫张耀明的心腹接任第五十四军军长。可部队不买账,士兵跟军官都忠黄维,觉得他被冤枉。张耀明上任没几天,底下人冷眼相对,活干不下去,有人甚至放话要把他抬出去。张耀明灰溜溜走了。陈诚趁机出手,让第五十四军的人联名上书蒋介石,告关麟征搞乱部队。蒋介石一看,派系平衡要紧,就把第五十四军划到第二十集团军,换了个军长方天,关麟征偷鸡不成蚀把米。 黄维寄霉粮,看似冲动,其实是想让高层正视后勤问题。可结果呢?他被整,关麟征使坏,何应钦护短,蒋介石和稀泥。这帮人忙着内斗,谁管前线士兵死活?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腐败成风,抗战打得艰难不光是日本强,这帮人自己也拖后腿。黄维这事,就是个缩影,揭开了那时候军队的烂摊子。 黄维被撤职后,没彻底出局。1945年,他又当了青年军第三十一军军长,继续干活。1948年淮海战役,他带第十二兵团被解放军围住,突围没成被俘。后来1975年特赦出来,还当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活到1989年才去世。这人命硬,心也硬,一辈子没服软。 黄维不是愣头青,他有黄埔背景,打仗有功劳,觉得自己站得直。可他低估了国民党官场的黑暗。寄霉粮是想解决问题,不是搞对抗,可在何应钦和关麟征眼里,这就是砸场子。他耿直,可这性格在派系斗争里太吃亏。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傻子,就是个想干点实事的军人,撞上了烂系统。 这袋霉粮不光是黄维的抗争,也是国民党衰败的一个信号。后勤腐败,派系内耗,直接削弱了抗战力量。黄维想改点啥,可改不了大局。这事让人感慨:个人再硬,碰上烂摊子也白搭。你说他是英雄还是莽夫?得看你咋想。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