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特币其实永远也挖不完。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这是程序写死的,改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这2100万枚其实永远挖不完。挖矿奖励每四年减半,到最后,你得花大力气挖个零点几枚,甚至更少。这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费力不讨好。 早期用电脑就能轻松挖出一个区块还能拿到50枚比特币,而现在一个区块奖励已经缩水到3.125枚。 再往后几年,单个区块的奖励会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零点零几枚,比特币虽然稀缺,但最后的部分大概率永远没人愿意去挖。 挖矿本身也早已不是普通人能参与的事。起初只需要一台普通电脑,可如今早就变成专业公司才能玩的游戏。他们投入巨额资金买矿机、支付电费,把算力集中起来竞争区块奖励。 随着减半继续,奖励越来越不值钱,而成本却高到离谱,最终挖矿可能彻底没有经济价值。 到了那个阶段,比特币虽然还差最后一点点就能达到2100万枚,但由于无人愿意亏本挖掘,它可能永远停留在“接近2100万”的状态。 比特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代码,还受市场行为影响。特斯拉买入和卖出比特币时,引发过一次价格过山车。 事实证明,大机构在市场中拥有远比散户更大的话语权。他们的操作很容易让价格急涨急跌,而普通投资者往往在这种波动里受到冲击。 比特币的安全性看似稳固,但也并非没有隐患。它的加密依赖现有计算机难以破解的数学难题,但未来量子计算如果成熟,这种防御可能面临挑战。 另外,全球算力集中在少数矿池手里,也容易出现权力过于集中化的担忧。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想,看起来在现实运行中依旧有被打破的风险。 更长期来看,比特币未来的关键挑战是奖励逐渐消失后,矿工该如何维持生存。当区块奖励归零后,他们只能靠交易手续费维持收入。 如果未来交易费用很高,普通人可能根本承担不起,比特币就会远离日常支付,反而逐渐变成一种只适合大额跨国结算的价值储藏工具。换句话说,它可能从“人人可用的电子现金”慢慢变成纯粹的“数字黄金”。 在个人的理解里,比特币是一个运转中的金融实验。它展现了去中心化货币的可能性,但也暴露出市场操纵、技术风险、算力集中等现实问题。 更重要的是,减半机制虽然塑造了稀缺性,却也让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最后的比特币永远挖不完,矿工是否还能依靠手续费维持安全机制,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比特币也可能失去它最初设想的普惠价值。这个项目已经成为金融世界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人们对安全、信任和稀缺的执念,也反映出资本和技术的力量在其中的博弈。 对于这样一个注定无法触及终点的体系,你觉得它会一直作为硬通货存在,还是会在未来被新技术彻底取代?欢迎分享看法。
孙宇晨到底有多少钱?据彭博报道,孙拥有1.7万枚比特币!(不包括其他资产)
【98评论】【94点赞】
挠挠
除了浪费能源,挖出来的一串数字有什么价值?就是个骗局!
风云
跟拼多多砍一刀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