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贴说明法学就业为什么难,以及还要不要报
法个数据帝
2025-08-20 22:27:26
结论:法学仍然是文科里值得选的专业,但性价比明显低于财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如果能上财会,不建议为了法学牺牲院校档次。
为什么法学值得选?两点理由足够了:
一、考公岗位多于其他文科专业
二、有就业壁垒,市场化就业好点
所以法学必然是文科里前几的专业,毋庸置疑。但法学是不是文科最好的专业?我认为不是。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法学不如财会,对于顶尖考生来说,法学不如金融。
法学就业差的根本原因是,虽然专业壁垒够高,但人才供给远远大于市场需求。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决定一个专业的平均去向的一定不是考公,而是市场化就业,毕竟你能考的公务员岗位再多,也不可能把大部分人都塞进体制内。
那么如果考不上公,法学生大概能干嘛?不外乎就是做律师和法务。
律师本质上就是个体户,能否挣到钱基本上各凭本事,学历能起到的托底能力太差了。实习律师普遍被pua,领最少的钱,挨最毒的打。大部分律所没啥福利待遇可言,很多律所的五险是让律师自己缴的,公积金更是基本没有。
法务的下限一般好些,但问题来了,公司对法务的需求量远少于财务。大部分公司可以没有法务部门,但几乎所有公司都有财务部门,企业所能消化的财会的应届毕业生要远远多于法学。
说白了,律所待遇太差,而企业又消化不了多少人,逼得法学生最后不得不全员考公,就业率自然就惨不忍睹。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法学生由于学了很多专业知识,加上法学圈子封闭,普遍有孔乙己心态,找工作只愿意找对口的,完全不愿意去企业里一些弱相关的职能岗。反而是别的文科毕业生心理预期低,就业上的灵活度普遍更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学的就业率。
综上,法学的就业烂是法学毕业生太多与能接受的市场化岗位太少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的。法学的考公优势理论上听上去很强,但跟庞大的学生基数相比实在杯水车薪。
那么为啥法学就业被高估了呢?
问题恰恰就出现在幸存者偏差。很多家长看到周围社会地位高的法官、检察官和创收百万的律师,再加上某些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于是对法学产生滤镜。
现在许多高三考生和家长一谈到法学择校言必红圈所,言必定向选调,这种风气正是法学被高估的缩影。
现在法学的报考热度跟实际的收益相比属于完全溢价,经常出现同分选法学只能上211,选财会却能上985的情况。建议高三考生及家长好好思考,想明白了或许就捡上漏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