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方面想多了,一次外长见面就想拿到这么多!8月18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印外长会晤后,中国将恢复向印度出口急需的化肥、稀土矿物以及盾构机。 按照印媒的说法,这三项是新德里方面向我们提出的核心诉求,现在好像已经得到了积极回应。 但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一次会谈,就能让印度如愿以偿拿到这么多关键物资吗?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过于乐观了。 国际关系从来都不是单行道,讲究的是一个相互。 印度希望我们这边能松口,那他们能拿出什么对等的诚意呢? 是边境问题上的实际行动,还是在经贸领域停止对我们企业的设限?如果只是口头上的缓和,却没有看得见的行动,那这种“请求”的分量就显得不足。 我们不妨把这三样东西拆开来看,化肥,这关系到印度的农业和民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对化肥的需求量巨大,从稳定区域和经贸合作的角度看,恢复化肥出口,这并非完全不能谈。 这既能缓解印度的燃眉之急,也符合我们相关企业的市场利益。 稀土被称作“工业黄金”,是所有高精尖产业的基石,从芯片到先进装备都离不开它。 它早已超脱了普通商品的范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战略资源。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任何国家在处理这类资源的出口时,必然是慎之又慎。 在双方的战略互信还很脆弱的情况下,想让我们轻易放开稀土的口子,这个想法恐怕不太现实。 而盾构机的问题,则更为敏感和直接,盾构机是大型隧道工程的核心装备,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印度正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边境地区,对这种设备的需求非常迫切。 印度方面可能会承诺,进口的盾构机只用于民用项目。 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承诺和现实之间有时存在差距。 已经有信息显示,一些本应用于民生工程的重型装备,最后出现在了边境地区的战略工程中,而这些工程的军事意图不言而喻。 我们出口的是建设工具,却可能被用于针对我们的军事准备,这样的事情,任何国家都无法接受,有了这样的先例,我们又该如何去相信新的保证? 印度方面想通过一次会谈就“打包”解决所有诉求,这种思路有些一厢情愿。 我们愿意对话,也希望关系向好,但这必须建立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 想让我们迈出一步,那么印度也需要用实际行动,迈出有诚意的一步。 喊话要缓和关系很容易,但真正的善意,体现在一桩桩具体的事件里。 在看到切实行动之前,对于那些涉及我们核心安全利益的领域,我们不可能轻易松手。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怪不得印度急着往中国跑!印方高层抖出的实情,连自家媒体都惊掉了下巴。印度2025
【20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