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太原兵工厂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人,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就带16个工友投奔八路军,谁料这一去,就让他成了青史留名的大功臣! 1937年8月的一天,临汾刘庄八路军办事处忽然来了17个人,得知他们的身份之后,彭雪枫和办事处其他领导立即为他们组织了欢迎会。 随后,办事处专门组织了一支队伍,护送他们前往延安。原来,这些人曾是太原兵工厂的工匠,他们此番前来是想投奔八路军。 组织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立即意识到他们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所以决定将他们送去延安。 事实证明,彭雪枫等人判断完全正确,这批工匠对八路军未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为首的刘贵福,他更是成了革命的重要功臣。 刘贵福来自一个贫苦家庭,一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他跟着堂伯父到了北京当兵,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刘贵福来到冯玉祥的部队,成为练兵基地修械所的一名学徒。 他很快就展现了自己的天赋,短时间内晋升为一等学徒,掌握了军械修理和制造的一些手艺。之后,北京的局势变得十分复杂,刘贵福也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 1928年,他在亲戚的介绍下进入了阎锡山的部队,后来他又投奔自己曾经的师傅李金昌,跟着他在孙殿英的部队工作。 经过多年的磨炼,刘贵福的技术非常出色,他修造的枪更是在射击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可好景不长,孙殿英的部队溃败后,刘贵福失去了工作,经历了一番波折,他又来到了阎锡山的西北汽车修理厂。 此后,他在阎锡山的军工厂工作,刘贵福这些年一直钻研枪械制造技术,他发明了一种枪弹自动规正器,能够确保子弹稳稳上膛。 靠着自己的技术,刘贵福在工厂的发展非常顺利,可随着抗战全面爆发,刘贵福的人生发生了剧变。1937年8月,日军攻占了张家口,刘贵福所在的工厂受到了冲击,大家只能一路南下躲避日军。 刘贵福有家不能回,心里十分难受,他跟随大队来到风陵渡的时候,恰好遇到了渡河的八路军。他听说八路军英勇抗战取得胜利的事情,就有了要投奔八路军的想法。 ——于是他利用渡河的机会,询问一个八路军干部,对方给他留下了地址。 回去之后,刘贵福就动员了16个工友跟着他一起投奔了八路军。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一行人来到延安后,刘贵福的技术能力令组织十分重视,他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东厂的负责人。 当时,日军经常出动空军轰炸延安,这里又缺乏防空的武器。刘贵福的作用就展现了出来,他通过改造马克沁,成功制作出了一种性能稳定的高射机枪,这种武器成为延安的防空的主要工具。 后来,抗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八路军的装备本来就差,面对日军的不断扫荡,部队严重缺乏步枪等武器。刘贵福和工友们立即行动,经过多日的研究,靠着他们不断摸索,刘贵福等人创造了一种马、步结合加折叠式三棱刺刀的新型步枪。 这种步枪亮相之后,立即引起了组织的重视,在它的展示会上,毛主席看到后非常高兴,称赞刘贵福是生产线上的英雄。 由于刘贵福的出色表现,他被调到了八路军的军工部任职,在这里他结合过往枪械的优缺点,不断改良,终于制造出了一种性能更加稳定的新式马步枪。 那时,他们的条件十分艰难,许多制作枪械的设备都不够,刘贵福和工友们就靠着自己的创意,改造各种工具,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才完成了新式步枪。 这款枪问世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十分利于近战拼刺,不容易误伤自己。彭总在尝试过这种枪后对此赞不绝口,特意将其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在那之后,这款步枪被批量生产,成为八路军部队主要使用的武器之一。它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性能甚至超过了日军的步枪,尤其是它的枪刺结构,直接影响了后来的53式步骑枪、56式半自动步枪等诸多名枪。 除此之外,刘贵福还参与研制了新65式步枪等诸多武器,还研发制造了火炮以及炮弹,他逐渐成为八路军的军工大师。 1949年9月,刘贵福担任了华北兵工局第二工具厂厂长,他长期主持军工制造的工作,为抗战以及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他的成绩,建国后他又担任了第一兵工厂厂长,国营342厂厂长等重要职务。他经常得到组织的嘉奖,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功臣,之后更是为中国枪械制造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国军工生产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1966年9月,刘贵福因病去世,由于工作缘故,他并不像其他战士那样在前线冲锋陷阵,可他对革命的贡献不比任何人要差。 在他过世后,他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而另一部分骨灰被撒在他曾长期奋斗的黄崖洞的八路军兵工厂内。
抗战中,日伪军化装成八路军摸进王曲村后,迎面遇到民兵:“站住!”伪军套近乎道:“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