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旦开战中国将被包围,俄:真正的危险不在外围,而在内部!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开战,那中国必将陷入被合围之势,可大俄却说,被包围并不是最危险的,真正该担心的是内部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日,美国军方和俄罗斯战略界就"中美冲突"这个话题隔空吵了起来,两边观点截然不同——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在国会作证时直言,一旦台海开战,美国有能力在72小时内联合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甚至越南对中国形成"海上合围"。 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却在莫斯科的一场论坛上泼冷水说,历史上大国崩溃很少是因为外部压力,基本都是内部先出了问题。 美军的底气,说白了来自于密密麻麻的军事基地!2025年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周边已分布着313个美军基地,单是日本横须贺港的"里根"号航母,搭载的F-35C舰载机联队作战半径就能轻松覆盖长三角;韩国群山基地的F-16机群,每15分钟就能起飞一批;菲律宾刚在巴拉望省建好的牡蛎湾维修设施,距离仁爱礁只有257公里,专门伺候那些在南海挑事的舰艇;澳大利亚科科斯群岛的雷达站24小时盯着南海,关岛安德森基地的B-2轰炸机挂着钻地弹随时待命。 按照美国的设想,这些军事基地联动起来,72小时内就能把中国海岸线围成铁桶,再配合海面下方核潜艇的蹲守,对中国的潜在威胁确实不小。 可他们似乎忘了,中国这几年始终没闲着。海军军舰下饺子速度越来越快,半年就能下水十余艘,福建舰那电磁弹射的航母,现在已经能打仗了,歼-35舰载机也一批批造出来了。连美国《Military Watch》那网站都承认,再过10年,中国的舰载机说不定能压过他们。 更别说中国在台海周边经常搞实弹演习,火箭军的导弹能打到整个西太平洋,东风-26射程能是能直接飞到关岛,美国那所谓的包围圈,根本就起不了作用。 此时俄罗斯说内部问题最致命,其实就是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1991年苏联解体时,红军还有万辆坦克千架战机,却依旧挡不住最终崩溃的命运。为啥?还不是因为石油价格暴跌让苏联经济断了血,轻工业品奇缺让老百姓没了盼头。 这话戳中了要害。中国2025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虽然降到68%,但每天烧掉的1400万桶石油里,超过一半要走马六甲海峡。美军在新加坡的樟宜基地就盯着这条生命线,一旦掐断,长三角的汽车厂、珠三角的电子厂都得停摆。去年珠海港的油轮排队等待卸货时,有港口工人说,这些船只要晚来三天,加油站就得限量供油。 粮食安全更微妙。主粮自给率倒是稳住了,但榨油用的大豆70%靠进口。巴西的大豆船要是被堵在印度洋,超市货架上的食用油价格就得跳涨。前两年俄乌冲突时,河南的方便面厂就因为菜籽油涨价,不得不调整配方。 能源和粮食只是表象。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的油气管道修到了欧洲,却连莫斯科市民的面包都保证不了。这种内外脱节的教训最深刻。中国西部的中巴经济走廊倒是修得火热,卡洛特水电站三年发了36.4亿度电,但东部沿海的炼厂还在等着中东的原油船。这种地理上的不平衡,战时就是致命短板。 但内部问题不止这些。三线建设时迁到内陆的工厂,现在很多成了网红打卡地,真正能战时转产的没几家。去年郑州暴雨时,全国调物资支援的效率确实惊人,但那是和平时期。真到断网断电的战时,长三角的芯片厂能不能搬到成渝双城经济圈,还是个未知数。 华为被制裁那阵子,有工程师说仓库里的光刻机只能撑半年。这种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比美军基地更让人揪心。俄罗斯的专家们研究这个案例时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说的就是这种技术依赖。 现在看,阿奎利诺的72小时合围计划更像心理战。那些散布在日韩菲的基地,真开战了就是活靶子。 但扎哈罗娃的提醒更实在,她引用普京的话说,坚固的堡垒需要坚实的内部支撑。而中国在西部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海南种的耐盐碱水稻,华为把研发中心建到西安成都,都是在补内部的短板。真到了战时,能不能把西部的水电输到东部,把仓库里的物资送到前线,比美军基地的数量更关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一旦开战中国将被包围,俄:真正的危险不在外围,而在内部!美国曾表示,只要中美
不吃饭的玲玲
2025-08-23 22:27: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