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台湾问题70年解决不了,不是因为美国太强,也不是台独太硬,而是日本太阴!

栗頿聊 2025-08-23 23:12:27

说白了,台湾问题70年解决不了,不是因为美国太强,也不是台独太硬,而是日本太阴!别再幻想日本是什么“半个友邻”,人家从明治维新开始就盯着台湾这块跳板,搞殖民搞教育搞经济,五十年沉淀不是白给的。今天的台岛文化、政治、精英阶层里,藏着太多“日式后遗症”——日本从来没走,只是换了方式留下。   早在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通过《马关条约》把台湾割占了。他们可不光是要这块地,更想把台湾彻底变成“日本的后院”,连中华文化的印记都想给抹掉。   就说1922年的“内台共学制度”,表面上是说给台湾人平等的教育机会,实际上教材里全是“皇民思想”,历史也被改得乱七八糟。   这么折腾了二十年,台湾学校里日语普及率居然达到了八成,好多孩子从小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都觉得自己跟“日本人”没两样。   连地名和街道布局都改成日式的,台北、高雄当时都被叫做“州”,现在去台南老街逛,还能看到不少日式建筑的痕迹。   更让人揪心的是,咱们传统的祭祖、拜妈祖,还有过春节的习俗,那会儿都被强制改了或者同化了。这种从文化和身份上的渗透,比单纯占着地还狠,哪怕后来日本战败撤了,留下的影响却一直没散。   现在台湾岛上,不少家庭的生活习惯、说话偏好,甚至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都带着当年的影子。街上能看到大量日式建筑,有些台湾人觉得跟日本比跟大陆还亲近,每年去日本旅游的人,比去大陆的还多。   这其实就是当年殖民教育留下的“文化亲近感”在作祟,也让台湾社会内部出现了“认同分裂”,两岸想往一块凑就更难了,日本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继续扩大分裂的气氛。   文化上渗透够了,日本又赶紧抓牢台湾的经济。他们搞“农业台湾,工业日本”那套,逼着台湾农民低价种甘蔗、水稻,然后运去日本,弄得台湾本地粮食都经常不够吃。   1935年,台湾九成的蔗糖出口都流向了日本。金融和交通命脉也被日本垄断,到1940年代,日本台湾银行控制了全岛90%的信贷业务,台湾商人想做生意,只能靠着日本资本。   更阴险的是,日本还专门挑台湾青年去日本留学,等他们回来就安排在政府部门当官。这些人表面上是台湾人,实际上成了日本统治的帮凶。   1945年台湾光复的时候,这类公务员占了岛内总数的近三成。他们中不少人后来成了地方望族,影响力一直传到现在,现在台湾政坛里有些天天喊着亲日的政客,往上数几代,大多都能跟这拨人扯上关系。   哪怕日本战败了,这种控制也没断。1952年日本跟台湾当局签的条约,暗地里留了不少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口子。1960年代,日本对台投资占了台湾外资总额的六成以上,技术和管理模式也一股脑儿地引进来。   直到现在,台湾岛上还有些势力紧攥着日本给的资源和便利,亲日团体跟日本政界走得特别近,天天宣扬亲日情绪,让不少台湾人误以为“跟着日本日子能更好”。   说到底,今天台湾的文化、政治,还有精英阶层里,藏着太多“日式后遗症”。日本从来就没真正离开过台湾,只是换了种更隐蔽的方式留下来。   他们不再是当年明晃晃地军事占领,而是改成了文化影响和政治操弄,就是想把台湾牢牢绑在自己的战略战车上。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日本这“阴影”投得有多深,历史大势是改不了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写得明明白白,这是国际共识,任何外部势力都拦不住。   现在中国实力越来越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早就握在咱们自己手里了。那些被日本影响留下的“后遗症”,终究只是历史的疤痕,挡不住台湾回归祖国的脚步。

0 阅读:1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