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美国最难搞定的不是稀土,而是稀有金属“镓”,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难度相当于美国“再造一个英国和澳大利亚。” 镓金属是第三代“氮化镓”雷达系统和第四代“氧化镓”雷达系统的关键材料。 歼-10CE之所以大出风头,中国之所以在雷达和航电系统上全面领先,是因为中国有白菜“镓”。 不少网友以为“镓”也是稀土材料,其实不是,“镓”是一种稀有金属,是铝冶炼的衍生品,主要从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提取,全球96%以上的产量集中在中国。 镓这东西,藏在电解铝的废料里,看似不起眼,却是个狠角色。全球 98% 的镓都产自中国,这可不是偶然。 郑州大学的团队新研发出 “肟基功能化树脂”,像有精准嗅觉的猎犬,能从低浓度溶液里把镓离子 “揪” 出来,吸附速率提升一倍多,还能反复用 35 次以上,直接把提取成本砍了四成。这技术壁垒一筑,其他国家想在镓提取上赶超,门儿都难。 别以为镓只和军工有关,其实它早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歼 - 10CE 战斗机的雷达能看得远、反应快,靠的就是氮化镓芯片;5G 基站能高速运转,少不了镓的功劳。 新能源汽车的功率器件要承受大电流,也得靠镓来稳定性能。这些产业加起来,价值万亿美元,镓就是它们的 “心脏”。 美国对镓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从 2023 年 3 月到 2024 年 2 月,美国进口了 13 批镓,表面看来源挺广,有土耳其、俄罗斯,还有英国,但这些镓的核心加工技术还得看中国。中国一实施出口管制,美国的镓进口量立马下降,2024 年 2 月的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少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美国想自己搞镓生产,专家说至少得砸 200 多亿美元,还得等好几年才能见成效。而且镓生产污染大、能耗高,美国本土环保要求严,建个加工厂审批流程能拖死人,想快速量产简直是做梦。 欧盟那边更是焦头烂额,欧盟 71% 的镓都从中国进口,德国刚建的半导体工厂要是没了镓,就得停工。 美国一边喊着要盟友配合对华技术封锁,一边又拿不出镓的替代方案,欧盟企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们不是没想过自己搞生产,可一算账,成本比从中国买高太多,根本没竞争力。 日本也没好到哪去。为了摆脱对中国镓的依赖,日本企业试着研发替代材料,结果要么性能下降 15% 以上,要么成本飙升三成,产品根本没人要。这处境和当初稀土管制时如出一辙,却更难破局。 有人说美国不是有《芯片法案》吗?砸了 2800 亿美元搞半导体,还怕搞不定镓?可这法案重点在芯片制造,对镓的提取和加工技术没多少涉及。 美国从澳大利亚运铝土矿,再送到中国加工成镓,来回折腾,成本比直接买中国的镓高 30% - 40%。就算在美国本土建加工厂,没有核心技术,挖出来的铝土矿也只能当废石头。 为啥说搞定镓比稀土难?稀土矿石在澳大利亚、缅甸都有,美国能运到中国加工。可镓不一样,它是铝的 “副产品”,中国电解铝产业规模全球第一,镓的供应自然稳定。 美国要建镓供应链,得先建大规模电解铝厂,再攻克提纯技术,这相当于从零开始造产业链,难度堪比 “再造一个英国和澳大利亚”。 中国在镓上的优势,不只是产量高,还有全产业链的技术把控。从铝矿开采到镓提纯,再到芯片制造,每个环节都有技术积累。美国想绕过中国搞镓供应,就像想跳过小学直接上大学,根本不现实。 现在 G7 国家嘴上喊着 “供应链多元化”,可面对镓的难题,谁也拿不出实招。 美国想让盟友跟着自己对华施压,盟友们却心里打鼓,毕竟镓断供影响的是自己的产业命脉。这镓就像面照妖镜,照出了美国霸权的脆弱,也照出了盟友间的塑料情谊。
印度要稀土,越多越好目前,印度已经明确对中国提出了想要更多稀土的需求,可能会
【10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