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为何会悄悄找上你?这7个习惯是它最“爱”,前2个最容易踩雷!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8-25 11:20:00

肠息肉为何会悄悄找上你?这 7 个习惯是它最 “爱”,前 2 个最容易踩雷!   咱先唠唠肠息肉 —— 这玩意儿跟胃息肉不一样,专盯那些 “跟肠道代谢过不去” 的习惯,以下 7 个毛病它最爱。   一、肠息肉最 “爱” 的 7 个习惯,快自查!   1. 饮食太精细:肠道 “缺动力” 出问题 长期吃精米白面、少吃粗粮蔬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变慢,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变长,毒素反复刺激肠黏膜,易催生息肉。哪怕每天加一把燕麦、半根玉米,也比顿顿白米饭强。   2. 偏爱重口味:肠道 “受刺激” 生隐患 麻辣火锅、腌制咸菜、油炸熏烤等高盐、高油、辛辣的食物,会持续刺激肠黏膜,使其处于充血、受损状态,反复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增生,有人因此短短几年就从炎症长成了息肉。   3. 烟酒不离手:双重 “毒害” 肠道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随血液进入肠道,影响黏膜修复;酒精则直接刺激肠壁,打乱肠道菌群平衡,二者叠加,会让肠息肉的风险翻倍,堪称肠道健康的 “隐形杀手”。   4.便秘成常态:肠道 “积毒素” 酿祸根 长期便秘的人,粪便在肠道内滞留,其中的毒素被反复吸收,持续损害肠黏膜。每周便秘超过 3 次,且持续半年以上,肠息肉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每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比吃泻药更管用。   5.久坐不活动:肠道 “变懒惰” 代谢差 久坐会让肠道蠕动减慢,血液循环变差,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尤其是办公室人群,一坐就是半天,肠道长期处于 “低动力” 状态,息肉更容易趁虚而入。每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能给肠道 “提提神”。   6.乱服消炎药:肠道 “菌群乱” 失平衡 长期吃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或自行服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肠道免疫力下降,黏膜易受损伤引发增生,增加息肉风险。用药必须遵医嘱,别擅自长期服用。     7.忽视慢性肠炎:小炎症 “拖成” 大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会让肠黏膜长期处于水肿、糜烂状态,反复炎症刺激会导致黏膜异常增生。有肠炎却不规范治疗,就像给息肉 “铺路”,拖得越久风险越高。   二、真实案例:大叔因 2 个习惯长出 0.8cm 息肉 小区李大叔今年 58 岁,平时有两个 “老毛病”:一是顿顿离不开腌菜,早上配粥、中午下饭,觉得没点咸味吃不下饭;二是不爱动,退休后每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周都难得出门走两步。 去年体检做肠镜,发现直肠上长了个 0.8cm 的息肉,病理显示是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医生说就是因为长期吃高盐腌制品刺激肠道,加上久坐不动、肠道蠕动慢,毒素堆积导致的。后来及时做了息肉切除,现在他家里腌菜基本绝迹,每天早上还会去公园散步一小时。   三、中医调理方:帮肠道 “清瘀散结” 这个方子是中医常用的 “清肠散结方”,比较温和,适合息肉不大、症状不严重的人(重要提醒: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一定要先找中医辨证,别自己瞎喝!): 方子成分: 马齿苋(煮水喝能清热消炎,保护肠黏膜)、败酱草(清热解毒,缓解肠道炎症)、莪术(活血化瘀,抑制息肉增长)、乌梅(收敛固肠,减少黏膜损伤)、薏苡仁 (健脾祛湿,改善肠道环境)、白术 (健脾益气,增强肠道动力)、枳实 (理气导滞,缓解腹胀便秘)、生甘草(调和药性,减轻肠道刺激)。 注意事项: 1. 喝药期间别吃腌制品、油炸食品、生冷食物,比如咸菜、炸鸡、冰水果; 2. 孕妇、有严重肠道出血的人不能喝; 3. 如果喝了之后出现腹痛加重、便血,赶紧停,去医院看。

0 阅读:78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