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将访华2天,不去北京看阅兵,先供出美国,断的是特朗普后路,莫迪本身就是墙头草,他来北京只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权宜之计,中印存在边界不可调和的问题,美国早晚还会拉着印度围堵中国,这是必然的。 莫迪这趟行程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他故意绕开了9月3日北京的抗战胜利阅兵,之前印度有学者喊话,让他“去天安门城楼站一站,提升提升印度的大国地位”。 但莫迪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来怕得罪美国,二来担心俄罗斯面子挂不住,三来国内反对党国大党正骂他“对中国太软”,所以,他选择“低调路过”,省得惹出更多麻烦。 更劲爆的是,莫迪来中国之前,印度突然“爆料”美国,印度外交部公开说,当初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是美国主动找印度,说“你们买俄罗斯石油吧,这样全球能源市场就稳了”。 结果现在,美国翻脸比翻书还快,以“资助战争”为由,把印度钢铁的关税从25%直接涨到50%,还威胁要再加500%的二级关税。 莫迪这招“甩锅”,既转移了国内对他“对中国软弱”的批评,又给中国递了个信号“我可不是完全听美国的,” 莫迪来中国,说白了就是印度在中美之间“两边讨好”的老套路,过去十年,印度一边加入美国搞的“四边安全对话”,想借美国的力量压制中国,一边在中印边境搞小动作,在台湾问题上玩模糊,甚至偷偷摸摸推进“情报合作”。 但美国的关税大棒一挥,印度立马清醒了:2025年5月,印度四个邦的政府组团去台湾溜达了一圈,想试探中国的底线,结果中国直接放大招——解放军在福建、汕头、渤海三地同时军演,福建舰还首次出海。 外交上,中国拉着阿富汗、巴基斯坦切断印度渗透的渠道,又和尼泊尔签了跨境铁路协议,直接戳到印度“后院”,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印度才明白:玩“台湾牌”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美国对印度的“利用”也越来越明显,特朗普政府之前就以“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威胁要加关税,却对同样买俄油的中国装看不见。 印度这才反应过来:在美国眼里,自己不过是“抗中”的一颗棋子,根本不是真伙伴,所以莫迪选择来中国,一方面是想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给美国递个话“我有别的选择,别把我逼太紧,” 虽然莫迪来中国释放了缓和的信号,但中印边界问题还是像颗“定时炸弹”,横在两国中间,印度一直死咬着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不放,要求中国承认藏南地区是印度的。 在西部边界,印度又嚷嚷着阿克赛钦是他们的,中国则坚持按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传统线划界,还强调阿克赛钦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两边已经谈了21次边界问题,但因为印度“贪心不足”,一直没谈拢。 更麻烦的是,印度把边界问题和中美博弈绑在一起,美国之前明确支持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诉求,印度就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时不时挑衅中国,想换取美国的支持,这种“利益交换”,让边界问题更难解决。 莫迪来中国,表面看是印度在中美之间“两边讨好”的经典操作,其实是被美国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印度既想借美国压制中国,又想从中国捞经济好处。 既想在中美博弈里占便宜,又不想彻底得罪任何一方,但这种“墙头草”策略,肯定撑不了多久。 美国不会容忍印度“脚踩两条船”,特朗普政府已经多次用关税大棒敲打印度,要是印度继续和中国走近,美国肯定会加大施压,甚至把印度踢出“印太战略”的核心圈。 中国对印度的“两边讨好”心里有数,中国欢迎印度改善关系,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要是印度想通过“缓和关系”让中国在边界问题上妥协,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对印度来说,真正的出路是:别再想着“抗中”,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坐下来好好谈边界问题;同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走自己的路,不然,不管是在中美之间“走钢丝”,还是拿边界问题当筹码,最后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莫迪来中国,或许能暂时让中印关系缓一缓,但要是印度不改变“墙头草”的策略,中美印三角博弈的戏码,还得继续演下去。
印媒批评莫迪:印度二十多年的外交努力,全都被你毁了.今年四月的时候,印度在国际
【47评论】【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