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普深夜发文喊话中国,希望中国不计前嫌帮美国一把!据德国之声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

语蓉聊武器 2025-08-26 00:28:22

朗普深夜发文喊话中国,希望中国不计前嫌帮美国一把!据德国之声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喊话中国说: “中国正担心大豆短缺”,还保证 “美国农民的大豆最优质”,甚至开出 “订单翻四倍就能减少贸易逆差” 的空头支票。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国当 “接盘侠”,想用大豆当筹码搞政治讹诈! 2025年9月初,东北某大型榨油厂采购会议上,厂长张建军指着数据皱眉:“美国大豆到港价每吨625美元,乌拉圭的才550美元,还能提供3个月账期,没必要选贵的。” 团队刚敲定四季度订单——乌拉圭12万吨、巴西28万吨、坦桑尼亚5万吨,美国大豆再次缺席。 这一幕,正是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缩影,也解释了特朗普2025年8月下旬深夜对华喊话“买美国大豆”为何遇冷。 据法新社援引,特朗普的喊话除重复“中国缺大豆”“美国大豆最优”,还首次抛出“共享大豆种植技术”的诱饵,条件仍是“订单翻四倍减逆差”。 但真实数据让这番表态显得空洞:美国农业部2025年9月修正数据显示,全美大豆库存达1.23亿吨,较8月增2%,创1995年同期最高。 美国大豆的困境远非“中国不买”。 爱荷华州豆农保罗・汉森面临双重打击:2025年春季干旱致大豆亩产降15%,计划出口越南的300吨大豆,因美国对越南加征关税遭反制拒入。 “仓库堆着800吨豆子,每月还4000美元贷款利息,只能盼国内饲料厂收购。” 他的无奈是中西部豆农的缩影——2025年美国大豆国内消费量仅增3%,无力消化过剩库存,出口流失让“卖豆难”成死结。 更致命的是美国政策自损根基。 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种子企业对华出口转基因大豆种子,妄图技术垄断逼中国依赖。 但这加速了中国自主种子推广:中国农科院“中豆73”在东北试种,亩产280公斤(比美国种子低10公斤),抗病性更强且免高额专利费。 黑龙江某合作社负责人王磊说:“种2000亩‘中豆73’,收购价与美国品种持平,利润高15%。” 国内种子突破,让美国技术要挟失效。 中国大豆采购已从“被动进口”转向“主动构建全球供应链”,形成“国内增产+国际合作”双循环。 国内层面,2025年东北大豆振兴计划落地,黑龙江、吉林种植面积增8%,总产量1950万吨,虽仍需进口,但产量提升增强议价权。 国际上,除巴西、坦桑尼亚,中国与乌拉圭合作突破:2025年7月双方签署协议,中企投资1.5亿美元建仓储物流中心,乌拉圭对华出口从2024年80万吨升至2025年上半年180万吨,未来3年拟达500万吨。 中粮专员表示:“乌拉圭大豆按中国标准种植,蛋白含量37.5%,直航中国比美国豆快5天。” 中国企业采购还考量“社会责任”。 2025年“可持续大豆采购标准”实施,要求进口豆符合环保、农户权益条件。 美国大豆因部分产区“过度用化肥致土壤退化”,多批次未达标,张建军的榨油厂就曾拒购:“化肥残留超标,下游食品企业看重合规,愿多花钱买达标豆。” 而巴西中资基地用有机肥、坦桑尼亚雇佣当地农户并培训,均符合标准,更受青睐。 全球市场对美国大豆态度也在变。 欧盟2025年“碳边境税”将大豆纳入,美国豆因碳排放高(每亩80公斤二氧化碳),需缴每吨35欧元碳税. 巴西豆碳排放仅为美国的60%,无需缴税。 这致美国对欧盟出口降27%,巴西增21%。 美国盟友加拿大也在2025年8月与中国签协议,未来5年对华出口500万吨大豆,进一步挤压美国市场。 特朗普喊话本质是将农产品贸易当政治工具。 2025年9月《国会山报》披露,其团队曾制定“大豆外交”策略,拟通过施压中国买豆换农业州选票,甚至提出“达标则暂缓制裁中国新能源企业”。 但中国商务部明确:“大豆采购是企业行为,基于市场、品质和可持续性,不与政治挂钩。” 如今美国豆农焦虑加剧,保罗已改种高粱:“高粱能卖给国内乙醇工厂,避免发霉。” 而张建军的榨油厂正对接乌拉圭新订单:“全球好豆子多,没必要吊在一棵树上。” 这场讨论最终指向贸易常识:没有谁离不开谁,互利共赢才长久,靠政治算计和施压,换不来真合作。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