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64岁高龄的左宗棠打到新疆敌占区时,突然有100多个衣着破烂的清朝官

五点动画 2025-08-26 09:48:21

1876年,64岁高龄的左宗棠打到新疆敌占区时,突然有100多个衣着破烂的清朝官兵,激动的朝他奔来,等左宗棠看清楚后,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些人踉跄跪地,未语泪先流,他们正是苦守敌占区十三年的清朝官兵,当左宗棠认出为首者是当年伊犁守将的旧部,这位以刚毅著称的老帅猛然背过身去,肩头无声颤动。   抬棺西征的铁血统帅,此刻为这群绝境守土人洒下热泪。   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哲德沙尔汗国”。   十年间,清廷因太平天国运动无力西顾,致使天山南北尽落敌手,更危急的是,沙俄趁火打劫于1871年强占伊犁,扬言“代管”实则图谋吞并。   当清军溃退时,部分官兵宁死不降,遁入荒漠坚持抵抗,他们挖洞穴居、易装为民,甚至混入敌营为仆,只为等待王师重返。   彼时清廷爆发著名“海塞之争”,李鸿章等主张弃新疆保海防,称那里是“千里旷地”,左宗棠则拍案疾呼:“天山南北粮产丰饶,实为聚宝盆!弃新疆则蒙古不保,弃蒙古则京师危殆!”   他连夜书写万言奏折,以“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雄辩,最终打动慈禧支持西征,这场辩论不仅关乎领土,更攸关民族气节,若六分之一国土轻言放弃,列强蚕食将永无止境。   挂帅出征的左宗棠面临三大死局,国库仅拨五百万两白银,还不够三个月军饷;甘肃粮仓十室九空,七万大军吃什么,阿古柏军装备英制步枪和德国克虏伯大炮,清军火器落后整代。   老帅的破局智慧令人叹服,军费不够,他就抵押关税向外资银行借款,甚至自掏腰包,粮草不足,他开辟蒙古运粮通道,在沙漠设百座粮站,还向俄国商人买粮。   武器劣势,在兰州建兵工厂仿制西洋枪炮,他亲自研究弹道学改良炮弹,最震撼的是他抬棺出征的决绝,那口黑漆棺材与帅旗并立,宣示着“不收复疆土,便埋骨黄沙”的信念。   1877年4月,南疆门户达坂城雄踞天山隘口,阿古柏在此屯精兵五千,刘锦棠部夜袭围城,用德国后膛炮猛轰城墙。   四昼夜激战后城门崩塌,守将企图诈降,被左宗棠识破,最终三千敌军尽殁,缴获的英制武器堆成小山。   此战后阿古柏惊惧服毒,其子伯克·胡里仓皇西逃,清军势如破竹,半年内横扫两千余里,连克喀什噶尔等南疆八城。   正是在收复喀什噶尔途中,发生了文章开头那感人一幕,当衣衫褴褛的守备何步云率残兵拜倒军前,左宗棠发现他们怀中竟还藏着道光年颁发的官印。   这些官兵靠野果充饥、用兽皮御寒,有人为潜伏敌营当了十年马夫,最年长者须发皆白,哽咽道:“总怕等不到帅旗啊...”左宗棠亲手为他们披上新棉袄,三军将士无不动容。   这百余人如镜子般照见民族气节,正因有千万这样的普通人,国土才永不沉沦。   1881年,左宗棠以七十高龄进驻哈密,在俄军枪口下谈判收回伊犁,他再度抬棺上阵,最终迫使沙俄归还特克斯河谷。   更深远的是他战后治理:修坎儿井变荒漠为良田,植“左公柳”固风沙,1884年促成新疆建省,昔日他行军所植杨柳,今已绿荫千里,被牧民唤作“左公柳”。   左宗棠与百名官兵的戈壁相逢,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庙堂之上有老帅抬棺明志,江湖之远有匹夫守土尽责,这片占国土六分之一的疆域,是无数普通人用坚守换来的奇迹。

0 阅读:143

猜你喜欢

五点动画

五点动画

原创趣味历史动画 喜欢的小伙伴麻烦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