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日名将,被冒名顶替21年,靠捡煤球为生,冒充者却吃香喝辣的! 1963年8月,一起假将军的事件成为台湾民众关注的焦点,事件真相被披露之后,立即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1950年英国中将菲士廷到香港工作后,他想着寻找一个曾在仁安羌大捷中救过自己一命的远征军团长。 此人名叫刘放吾,菲士廷靠着关系寻找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此人。在那之后,他便成了菲士廷家里的座上宾。 就这么一直过了很多年,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刘放吾竟然是假的,他其实是一个叫林彦章的难民。虽然揪出了冒牌货,大家都感到高兴,可大家又产生了疑问。 既然此人是假的,那真正的刘放吾又在哪里呢? 刘放吾来自湖南桂阳一个世代耕读传家的传统家庭,从小他就受到了家学的影响,决定努力奋斗报效国家。 为此,他一直努力学习,之后到外地求学。在这期间,刘放吾见到了国内的乱象,他认为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于是他投笔从戎,跟着二哥一起报考了黄埔军校。 靠着自己的才能,刘放吾进入黄埔并顺利毕业,他被安排进入陆军教导队任职,此后一直在军中历练。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刘放吾带领部队在浏河地区防御,他们接到命令要阻止日军在这里登陆,并掩护第5军司令部安全撤离。 刘放吾指挥部队严密防守,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成功完成了任务。此战过后,他得到了上级的重视,被提拔进入税警总团,成为一名连长。 淞沪会战爆发后,刘放吾又随军与日军交战,他们先后在大场镇与丁家桥等地与日军主力多次激战。刘放吾英勇作战,多次受伤,他们的部队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由于他多次立下军功,刘放吾一路迅速升迁,随着税警总团不断扩编。 到了1941年,刘放吾担任了新编38师113团的团长,他的部队也被征入远征军,刘放吾就这样带着部队入缅作战。 1942年,著名的仁安羌战役爆发,日军通过快速穿插的战术,一路击败英军,并切断了英军第1师的退路。此时,战场的形势十分危险,英军有被全歼的风险,仁安羌油田也会落到日军的手里。 关键时刻,刘放吾带领援军及时赶到,他带领113团对北岸的日军发起了猛攻。双方立即陷入苦战,在英军火炮的策应下,刘放吾派出部队成功渡河,一路突破日军的封锁攻入油田腹地。 最终7000多名英军得到解救,仁安羌油田也转危为安,那时菲士廷只是英军的炮兵团长,他与诸多英军将领一样,都记住了刘放吾的名字。 可在那之后,刘放吾到底去了哪里,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菲士廷寻找刘放吾的时候,林彦章听说了此事,他找到了一个在茶楼当掌柜的原远征军副师长,通过拉关系等方式,了解到许多内情,并借走了对方的军服和勋章。 随后,此人靠着这些东西假扮刘放吾,他因此得到英方的重视,还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享受着富足的生活。 直到他身份曝光被捕,受到此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刘放吾的事情,于是媒体开始发动群众寻找刘放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还真就找到了刘放吾。 原来,刘放吾回国后,并没有受到国民党的重用,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他也处在了闲置的状态。1948年,他带着家人来到了台湾定居,一开始刘放吾在凤山陆军军官学校任教。 可自己的薪水太少,为了养家他就求助做煤球生意的旧部。就这样,刘放吾与过去告别,他平日里四处捡煤灰做煤球,又在屏东开了一家煤球店勉强维持生计。 当媒体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在店里做煤球,得知此事,刘放吾自己也感到有些惊讶,没想到会有人顶替自己这么多年。 在记者的追问下,刘放吾才说出了那段往事,他的身份得到确认后,英方也十分重视此事。后来,许多曾在他店里买煤球的人,还笑着调侃那是“将军煤球”。 通过此事,刘放吾一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1977年,他们一家人移居美国。后来,撒切尔夫人来到美国访问,还专门见了刘放吾,她握着刘放吾的手,感谢他当年营救英军的壮举。 美国总统老布什也对他营救美国记者、传教士以及英军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那之后,刘放吾一直在美国安度晚年,虽然通过当年的表现,他成了在英美两国备受追捧的红人。 但他一直都表现得非常低调,1994年,刘放吾在洛杉矶病逝,他在生前多次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情,他并不奢求什么回报。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