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说的没错,中国不要再要求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道歉了,人家不同意,强扭的瓜不甜。 网上有个风向变了,大伙儿好像突然想通了,不再一个劲儿地追着日本要那句“对不起”。 这股思潮,由金灿荣教授的一些看法点燃,迅速在网络上找到了大批的共鸣者。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成熟:强按牛头不喝水,逼出来的道歉,跟废纸有啥区别? 如果对方压根没有发自内心的反省,那种敷衍了事的表态,我们听了又有什么意义呢?纯粹是自降身价。 说白了很多人已经看透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那种不情不愿的态度,让所谓的“道歉”变得极其廉价。 所以现在的主流想法是,把主动权牢牢抓回自己手里。 原不原谅,什么时候算账,怎么算账,这事儿我们自己说了算。 甚至有人提出了更深刻的质疑:我们这一代人,凭什么替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先辈们去接受一句道歉? 这个资格谁也给不了。 这种反思,直接动摇了“求道歉”这件事的根基。 说到底很多人觉得跟日本打交道,讲道理没用,因为在他们骨子里,可能只认一个“强”字,你弱它就欺负你,你强它就服你。 所以口头上的掰扯可以休矣,重心必须转移。 现在大家认为有两条路才是正道:一是拼命发展,把自己的硬实力搞上去;二是通过教育和传承,把那段历史记忆刻在骨子里,代代不忘,这才是最根本的。 当我们的力量强大到让对方无法忽视时,讨论的议题就不再是“你道不道歉”,而是“你服不服”。 这才是对那些至今未能根除、总想死灰复燃的军国主义思想最有效的威慑。 真到了那一天,如果军国主义的幽灵敢再次威胁我们,那它将面对的,必然是毁灭性的回击,永无翻身之日。 当然清算历史不是搞网络投票,那种想法太不现实,也不符合国际规则。 真正的清算,必须建立在铁的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之上,用实力说话。 当然大家心里不是没有榜样。 德国对于二战罪行的那种深刻反省,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理想的范本,但这只能是一种期望,而不是强求的目标。 于是对未来的设想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决绝。 有些更激进的声音认为,唯一的公道就是“血债血还”。 还有人将过去放弃赔款、遣返战俘的举动,解读为一种深远的布局,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某个时刻,进行一次彻底的、永绝后患的清算。 这种想法也伴随着一种警醒:我们强大之后,千万不能为了一个虚名而心慈手软,不能犯“沽名学霸王”的错误。 这种决绝的态度,也让中日之间未来能否真正友好,成了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总而言之从“求道歉”到“强自身”的转变,不是遗忘,而是换了一条更靠谱的路去寻求历史的公平正义。 大家想明白了,历史的伤疤,靠别人的三言两语是抹不平的,真正的安全感和尊严,是自己给予自己的! 以上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 金灿荣:日本这样的表态极其恶劣!
“电话不接,邮件不回,直接把布拉格晾在走廊。”捷克总统帕维尔上周在华盛顿再提台海
【18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