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谈判时间已定?美财长对中国称呼变了,特朗普一语暴露底牌!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

秦淮灯火阑珊 2025-08-29 01:08:31

第四轮谈判时间已定?美财长对中国称呼变了,特朗普一语暴露底牌!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计划在10月底或11月初与中方高层进行第四轮正式经贸对话。 这时间点选得相当微妙,因为双方自5月12日起暂时冻结的24%互征关税,其最新的90天“休战期”将在11月中旬画上句号。 这几乎无缝衔接的时间安排,让外界嗅到了一丝紧迫感。 之前的谈判已经辗转了日内瓦、伦敦和斯德哥尔摩,而这一次,窗口期几乎耗尽,双方能否达成协议,悬念陡增。 有趣的是贝森特本人的态度也经历了一番过山车。 他前一天还在抱怨中方态度强硬,放话美国不会让步,甚至威胁若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就要祭出“三位数关税”的大棒。 可转眼间,他就在社交媒体上盛赞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并表示达成一份惠及“两个伟大国家”的协议,条件已经具备。 这种转变背后,是美国难以掩饰的焦虑。 贝森特私下也承认,美国对达成协议的需求更为迫切。 毕竟国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国债危机迫在眉睫,持续的关税政策正让本国企业和消费者叫苦不迭。 这种又想施压又不愿承受后果的矛盾心态,也体现在特朗普政府内部。 贝森特被看作是鸽派的代表,他的温和表态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等强硬派的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本人则在政治作秀和经济现实之间摇摆,既需要谈判成果来标榜功绩,又害怕被指责对华软弱。 然而比高层言论更混乱的,是美国政策的实际执行。 负责出口许可的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几乎陷入了半瘫痪。 由于内部管理混乱,数千份出口申请被严重积压,其中就有大量发往中国的商品和技术。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英伟达。 他们在7月中旬曾兴奋地宣布,特朗普政府已承诺会批准其向中国出口H20人工智能芯片的许可证,但承诺至今仍是一张空头支票。 这可不是小事,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急得直跳脚,光是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就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申请被卡住。 这种拖延正在产生可怕的连锁反应。 美国企业被迫调整生产计划,而中国企业则被倒逼着加速寻找替代方案。 新的供应链正在中国国内以及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悄然成型。 再这么拖下去,美国企业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订单,而是整个中国市场。 这番来自商界的“敲打”,直指问题的根源: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朝令夕改。 规则频繁变动,让一线的审批人员无所适从,陷入“新规没吃透、旧规已作废”的尴尬境地。 这种政策上的前后矛盾,不仅扰乱了全球产业链,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美国自己的企业。 面对美国的混乱,中国则显得从容许多。 特朗普在8月25日突然发难,要求中国必须提供稀土磁铁,否则就加征200%的关税。这番话听起来气势汹汹,却恰恰暴露了他的底牌和焦虑。 谁都知道,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约六成的开采量和近九成的精炼产能。 美国威胁要对自己的“命脉”加税,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首当其冲受损的将是美国自己的制造业。 此前美国曾试图拿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说事,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 中国的能源供应高度多元化,不可能被轻易拿捏。 能源牌失效后,特朗普才把目光转向稀土,但这恰恰是美国最薄弱的一环。 他越是强调什么,就越说明他缺什么。 中国深知稀土的战略价值,但并不会轻易将其“武器化”。 这更像是一种平衡手段,用来维持“斗而不破”的战略格局。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就非常克制且坚定:我们早就表明立场,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 想谈就请拿出平等互惠的态度,停止威胁。 这种不被对方情绪带偏节奏的定力,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显得苍白无力。 关税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事实已经证明,压力无法让中国退让。 如今稀土这张牌反而更加凸显了中国的战略主动性。 未来几个月,中美关系的走向依然充满变数。 第四轮谈判能否顺利举行,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技术问题上找到妥协。 贝森特的积极信号算是一个机会,但美国的内部矛盾和政策混乱也是巨大的风险。 想要真正确保稀土这样的关键资源供应,华盛顿恐怕得明白,合作远比讹诈来得更有效。 以上信息来源于金融界 美财长称中美经贸对话“非常良好”,预计11月前再次会面

0 阅读:588

猜你喜欢

秦淮灯火阑珊

秦淮灯火阑珊

个人技能:制造浪漫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