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浙江萧山的一处垃圾场,一位不结婚,靠低保和捡垃圾为生的93岁老兵,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8-29 22:01:32

2015年,在浙江萧山的一处垃圾场,一位不结婚,靠低保和捡垃圾为生的93岁老兵,整日举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却写着日本女人的名字:边见须惠子,下面还用日文写着:我想再见你一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这位老人叫周福康,是萧山本地人。平日里他就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穿行在萧山的街巷,车上堆满捡来的废品。他双手黝黑,性格腼腆,不太爱跟人说话。 街坊邻居都知道这个捡废品的周老汉,但几乎没人晓得,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有着非凡的过去和一段跨越国界的痴情恋歌。 时间倒回1922年,周福康出生在浙江萧山坎山镇塘上村。1940年,日本人的铁蹄踏破了浙江的宁静,萧山也没能幸免。当时才17岁的周福康,正在绍兴稽山中学读书。 看着家乡被占、山河破碎,他毅然放下书本,参军抗日。他当年对父母说:“国将亡之,匹夫有责。 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 就这样,他怀着一腔热血上了战场,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0军的一名战士。 在枪林弹雨中,周福康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也经历了战友的牺牲。他作战勇敢,几次战役后就被提拔为团干事,获得了少尉军衔。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他已经是一名中尉。日本投降后,周福康随部队被派往台湾,参与接收日军投降的工作。 他的部队驻扎在新竹小学,当时的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五十年,很多学校还有日本教员,周福康和许多同胞一样,对日本人怀着深深的恨意。 一天,周福康在学校里巡逻,突然听到一阵优美的琴声。他循着声音走过去,看见一位清瘦的女子正在弹琴。 女子听到脚步声,停下弹奏,转身向他鞠躬,用生涩的汉语道歉。周福康这才意识到她是日本人,刚升起的好感瞬间消失,礼貌地寒暄几句就匆匆离开。 但那琴声和女子的身影,在他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经过打听,他得知那位女教师叫边见须惠子,是学校的音乐老师。 周围人告诉他,须惠子和那些侵略者不一样,她善良温柔,反对战争,甚至还保护过中国人。周福康内心的壁垒开始松动,他主动接触须惠子,两人通过眼神、手势和简单的交谈,慢慢拉近了距离。 他们一起散步,分享各自家乡的故事。周福康给她讲萧山的河,须惠子则用琴声表达情感。在战争的余烬中,两个来自敌对国家的年轻人,竟然相爱了。周福康向须惠子许诺,等局势稳定了,就带她回浙江老家生活。 好景不长,甜蜜时光很快被打破,须惠子被列入遣返的日本侨民名单,而周福康也接到调回大陆的命令。 1945年11月的基隆港,两人面临分别。周福康赶到码头送行,看着泪流满面的须惠子,他通过翻译说了三句话:“我来看看你,以后应该无法再再见了。”“这是最后一次向你告别。”“我定会很想念你!” 他们约定,将来一定要在台湾再见,或者让须惠子到浙江萧山找他。汽笛声中,轮船远去,这对恋人谁都没料到,此次一别,竟是永诀。 回到大陆后,周福康继续军旅生涯。但1949年内战结束后,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都不解的决定,退伍回到萧山老家。 他放弃军官前程,只为了守住那个承诺,他怕须惠子万一来找他,会找不到人。从那时起,周福康的人生使命从保家卫国,变成了守护一个爱的约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福康等待着那个日本姑娘的出现。他终身未娶,因为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他给日本驻华大使馆写了上百封信,请求帮助寻找须惠子,但从未收到回音。 有人告诉他,须惠子坐的船可能被鱼雷击沉了;也有人说,她早在日本嫁人生子了。周福康不愿相信这些传言,他选择坚守希望。 多年来,周福康的生活十分清贫,他靠捡废品和微薄的低保度日,却拒绝了政府的补助。他说:“惠子知道我的家乡在浙江萧山,我怕她来时找不到我。” 那辆三轮车陪他穿行在萧山的大街小巷,既是谋生的工具,也成了他流动的守望台。 2015年,93岁的周福康在捡废品时,偶然找到一块牌子。他在上面写下了“边见须惠子”和日文的“我想再见你一次”。 这个举动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注意,他们帮助老人住进了敬老院,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有人问老人,为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付出一生,后悔吗?周福康笑着说:“我等了她74年,不后悔。能和她在一起那段日子,我这一生都感到很幸福。” 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能够让一个人用一生去等待?周福康的选择在外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在他自己心里,那是比一切都珍贵的承诺。 在快餐式的爱情流行的今天,周福康老人的坚守,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纯真誓言。 信息来源: 浙江日报《95岁的网红抗战老兵,今天终于“退休”了》

0 阅读:145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