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失败了?”8月上海,91岁老太去世前留下遗嘱,打算把名下财产都赠予干儿子,可等到对方继承遗产时,老太亲孙子死活不答应!亲孙子表示老人一直是他父亲照顾的,在父亲患上重病后,一家人才无奈把奶奶送到养老院,可定期就会探望! 直到父亲去世,孙子去接奶奶时,这才得知她被干儿子接走藏起来了,而且骨灰也被撒在了山野!因此他怀疑干儿子的动机不纯,就直接把对方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这样判了! 王老太在录像中称呼老刘为“大儿子”,可经查实,她的亲生儿子大林早在2020年就已去世,这个明显与事实不符的称呼,让法官怀疑老人订立遗嘱时的认知状态。 第二个矛盾是老刘的身份谎言——他自称“国际维和部队出身,走过70多个国家”,以此博取老人信任,但调查后发现,这全是虚构的履历,目的就是塑造“可靠”形象。 第三个矛盾更致命:老刘声称“王老太自愿赠与存款”,可银行流水显示,20余万元是他在老人去世前一年,分多笔从ATM机取走,每次金额都卡在取款上限。 且无法提供任何赠与证明或用途凭证,反倒是有证据显示,他曾截留老人与家人的信件、屏蔽电话,还不断给老人灌输“你子女早把你忘了”的虚假信息。 2016年,小林父亲查出重病,卧床不起,而王老太因骨髓炎腿脚不便,夜里常疼得无法入睡。小林分身乏术,才忍痛将奶奶送进养老院,但他从没过问。 每周都带水果去探望,陪老人聊村里的事;父亲身体稍好时,也会拄着拐杖去养老院陪母亲说话。 2020年小林父亲去世,料理完后事,他第一件事就是去养老院接奶奶回家,却被告知“人被一个姓刘的接走了”。 养老院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小林四处打听才找到老刘,得到的却是“老人已去世,骨灰撒在山野”的消息。 没有葬礼,没有通知,甚至连老人最后一面,他都没能见到。而老刘给出的理由是“老人不让通知”,可这一说法,既没有书面记录,也得不到任何第三方佐证。 老刘能接近王老太,靠的是“精准拿捏老人的孤独”。他常在养老院门口摆摊,免费给老人量血压、贴膏药,专挑王老太这类子女难常伴、受病痛困扰的老人。 王老太的骨髓炎让她腿疼难忍,老刘的“偏方”偶尔能缓解疼痛,加上他嘴甜,常陪老人聊天,老人渐渐放下戒心,主动认他为“干儿子”。 2023年11月,老刘以“帮你防子女争财产”为由,带了两名律师到老人住处,让她签下遗嘱,约定“名下所有财产归老刘继承”。 彼时的王老太,早已被老刘的谎言包围:她不知道儿子已去世,以为子女真的不管她; 她不知道老刘的身份是假的,以为遇到了“真心帮自己”的人——这份看似合规的遗嘱,实则是在老人被孤立、被欺骗的状态下订立的。 庭审中的证据博弈,更凸显了老刘的“理亏”。老刘声称“多年照料老人”,却拿不出护理费、医疗费单据;他说“遗嘱是老人真实意愿”,却无法解释录像中“大儿子”的称呼矛盾; 面对“为何私撒骨灰”的质问,他只能含糊其辞。而小林提交的证据却很扎实:2014年王老太订立的公证遗嘱,明确写着“遵义路房产由孙子小林继承”; 养老院护工和邻居的证言,证明小林一家常年探望老人;银行记录则显示,老刘取走存款的时间,恰好是老人与家人联系被阻断的阶段。 法院最终的判决,不仅是对老刘“白嫖遗产”企图的否定,更明确了一个原则:遗嘱的效力,不能只看形式是否合规,更要看立遗嘱人的意思是否真实。 当立遗嘱人被欺骗、被孤立,其作出的决定偏离了真实想法,即便手续完备,也应认定无效。 2024年7月31日的终审判决,让小林为奶奶讨回了公道,也让老刘的谎言彻底败露——他不仅没拿到遗产,还要返还侵占的存款,精心设计的“亲情骗局”,终究在法理面前破了产。 信源:上海九旬老太立下离奇遗书,亲孙子与“干儿子”对簿公堂…...光明网
2024年上海一女子见邻居80岁的老太太孤苦无依,便好心将其接回家中照顾。老太太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