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发文说:“一夜之间,629枚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乌克兰:这就是俄罗斯的和平理念。恐怖与野蛮。 普京当年说“北约战车朝俄罗斯边境移动”不是空穴来风。1997年俄罗斯和北约签协议时,谁能想到三十年后北约能从16国扩到32国,硬生生往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那天,俄罗斯边境士兵看着北约军演的坦克,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就像邻居家本来隔着一道篱笆,结果对方不断把篱笆往你家院子挪,还在篱笆边架起了望远镜,换谁都得紧张。 俄罗斯觉得安全被威胁,乌克兰却觉得找个靠山更踏实。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夹在中间,既想靠向欧洲过好日子,又不敢得罪东边的老大哥。2014年之后西方军援不断加码,到2024年乌克兰1000亿国防开支里,600亿都来自美欧援助。 这种“你帮我我防你”的循环越演越烈,终于在2022年2月24日炸了锅。俄军一开始想速战速决,结果基辅没拿下;乌军后来反攻,巴赫穆特打成了“绞肉机”,双方每天几千发炮弹往对方阵地砸,把城市炸成废墟。 现在俄军的导弹不光炸军事目标,居民区、文化机构也遭了殃。但俄罗斯说这是因为乌军把武器藏在民用设施里,就像马里乌波尔之战时,亚速钢铁厂里既有士兵也有平民。 马克龙谴责“蓄意攻击”,可俄罗斯觉得北约给乌克兰递武器才是火上浇油。这账越算越乱,受伤的永远是夹在中间的老百姓——他们既怕俄军的导弹,又得担心仗打不完男人们回不了家。 2025年3月那次停火谈判,本来以为有戏,结果还是不欢而散。这让人想起2022年伊斯坦布尔的谈判,当时双方都快谈成了,最后却黄了。乌克兰说不敢信俄罗斯,毕竟《明斯克协议》没能阻止战争;俄罗斯说乌克兰要放弃四个州,后来甚至放话“下次就是五个州了”。更麻烦的是西方那些“金主”,嘴上喊和平,真要让他们担保乌克兰安全就缩脖子了。 泽连斯基在国内也不好办,民意摆在那儿,谁要是敢说放弃领土,马上就得下台。他只能硬着头皮要军援,可西方的援助像挤牙膏,2023年乌军反攻正是因为弹药没跟上才失败。 普京那边也有难处,仗打了这么久,死伤那么多士兵,要是啥好处没捞着就撤军,国内也交代不过去。于是就变成现在这样,你炸我的能源设施,我毁你的补给线,看谁先扛不住。 巴赫穆特的士兵说那里是“真正的地狱”,8个月炮火洗地,活人进去尸体出来。可就算这么惨,双方还是不肯让步。俄罗斯觉得拖下去对自己有利,毕竟家大业大;乌克兰觉得有西方撑腰总能赢。 可平民呢?马里乌波尔的人被困82天,好不容易有条人道主义走廊,结果突围时还是挨炸。现在导弹又光顾居民区,这些孩子招谁惹谁了?但要说完全怪俄罗斯,那些源源不断运到乌克兰的西方武器,不也是在延长战火吗? 马克龙现在跳出来谴责袭击,可法国给乌克兰的援助也没少给。美国更别说了,2024年就给了350亿美元,还不算那些“毒刺”导弹、“海马斯”火箭炮。这些武器运到前线,俄军伤亡增加,自然要报复,结果就是629枚导弹的“回应”。这就像两个小孩打架,旁边总有人递拳头,怎么可能停得下来? 印度总理莫迪最近跟普京通电话,反复说要“政治外交解决”。中国也一直呼吁停火谈判。可西方好像没这个耐心,还在张罗着让瑞典加入北约,这不是明摆着刺激俄罗斯吗?俄罗斯和朝鲜越走越近,不就是觉得被西方逼得没办法了才找盟友吗?现在特朗普想跟普京谈停火,可两边都有顾虑,谁都怕让步后被对方摆一道。 其实解决办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北约得明确给俄罗斯安全承诺,别再东扩了;俄罗斯得从乌克兰撤军,尊重人家的主权;乌克兰得承认现实,别指望完全收复失地;西方得停止军援,改成帮着重建。就像下棋,总得有舍有得,不然僵在那儿,最后棋盘都得烧了。 黑海的粮食出口协议说撕就撕,结果全球粮价飞涨,受伤的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管道被炸,欧洲人冬天冻得发抖,俄罗斯也少了收入来源,这叫两败俱伤。 629枚导弹落下的时候,肯定有孩子在睡梦中被惊醒。他们不懂什么北约东扩,也不明白地缘博弈,只知道炸弹很可怕。马克龙的谴责没错,平民伤亡确实该骂,但光骂解决不了问题。 那些忙着递武器的国家,那些坚持不让步的领导人,真该去巴赫穆特看看,那里的废墟下埋着多少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停火谈判或许很难,但再难也得谈,总不能让孩子们在导弹声中长大吧?毕竟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受害者,也没有纯粹的加害者,只有不肯放下执念的各方,和无辜受难的平民。
就在刚刚泽连斯基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8月30日,当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
【13评论】【2点赞】
风行世界
这些狗日的欧盟国家不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