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中日军可不是添油战术,而是一股脑的全压上来,只不过因为家底子薄,投入的兵力像是添油战术。1937年日军一共有24个师团,就抽调了21个师团侵华,本土就只有3个师团看家,可以说是倾尽全力想毕功于一役。到了38年,日军前后动员并将师团增加到34个,其中有32个派到中国。而39年,日军40个师团34个在中国,到了40年,日军49个师团更是有38个在中国。 至于为什么日军不一口气动员上百个师团全压上来,主要是因为武器产能比较低,跟不上,只能人等装备。这就相当于没有实力进行全款买房,只能选择每个月分期付款。 例如在37年日本全年的武器产量为步枪4.29万支、机枪2300挺、火炮670门,外加坦克330辆。就这么点武器产量,怎么能一口气武装数十个师团?因为军火产量较低,在同年日本甚至还从意大利进口了6万余支发射6.5x50mmSR步枪弹的卡尔卡诺步枪,以及80余架菲亚特BR.20轰炸机。 PS:而作为日军的精锐,从37年到41年,17个甲种师团里面有12个都在中国战场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5点赞】
肖灿
日军拿不下中国战事,就是因为实力不够,如果有足够的装备,扩军到100个师团,国军是没机会保留体面的,只会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土崩瓦解。中国幅园辽阔,除了几次大会战,日军很少完全成建制干掉国军一个军,就是吃亏在兵力不足,即使勉强凑够十几万兵力打一场大会战,都要把兵力散布在很大一块区域,甚至两三个省,要知道,中国大部分的省都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国家。同时期的苏联为攻克一个小小的柏林,在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市的范围集中了上百万人,而日本在中国的全部兵力才百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