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满清军队能征服全国,为啥几百万日军做不到?因为满清入关成功原本就是千年难遇的黑天鹅事件,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上第二次当。其实,明末之变堪称中华史上的“特洛伊陷落”,不是被强攻而破,而是自内而朽。 早在满清入关之前,明末社会就已呈现出系统性崩溃:内忧外患交织,官僚体系腐化,财政破产,民变四起。但最致命的并非看得见的表面危机,而是全民尤其是精英阶层的精神溃败,断了脊梁,失了魂魄,跟软体动物似的。 其实,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南明原本可以凭借半壁江山,以及完整的文官和军队系统,演绎出多个历史版本:比如崇祯南迁可成南宋剧本,放开地方军权可演汉唐末年故事,南明合力抗清可续东晋传奇。 但现实却是一城接一城地开门迎敌,一位接一位的官员争着做顺民。宁波守将张存仁献城后称:“愿为犬马以报大恩”;福州投降官员歌颂:“大清天恩浩荡,庶人感戴无已”。这并非被迫认命,而是主动为奴。 其实,满洲八旗入关时仅十万人左右,远道而来,后勤困难,如果遇到持续性抵抗,根本没法支撑。然而,满清碰上的并非一个王朝的正常死亡,而是一个文明的集体跪倒。“大明不是被打死,而是跪死的”,这句话道出了历史真相。 这种全面崩溃是多种因素偶然交织的结果:精英短视、内斗不休、汉奸辈出,每一步都选择了错误选项。但凡明末那帮精英带一点脑子,哪怕稍微带一点点,满清顶多做个金辽般的割据政权。 但满清统治的残酷性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创伤,也为二百多年后抵抗日本侵略提供了历史镜鉴。因为这这帮外来者并非为了改朝换代,而是奔着亡国灭种来的。 其实,满清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并非他们有多强,而是他们与地主士大夫达成了默契。满清答应保住他们的财富和地位,而地主士大夫则支持满清入关,一统中原,满汉合流。结果满清立足还没完全稳定,就急着撕毁协议,把他们嘠了一大堆。 屠城、剃发、改制、文字狱、禁学堂、烧书、砍头、圈地……整个汉人社会都被犁了一遍。满清系统性地实施了“杀人、杀记忆、杀思想”三步策略,为啥? 因为它们压根就不相信汉人,也不想与汉人共享天下,而是要建立一套制度化的、世代相传的吸血机制,啥意思呢?就是它们的终极目标并非改朝换代,而是找个宿主寄生,享受特权。 吃一堑长一智,两百多后,当日本试图复制满清模式时,中华民族已经完成了对历史教训的消化与吸收。其实,日军确实对满清入关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关注满清通过屠杀制造恐怖,摧毁汉人抵抗意志,以极端暴力瓦解民族精神凝聚力。 但恰恰因为满清教训过于深刻,我们向死而生觉醒了。各派政治力量罕见达成一致,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不再重演明末清初自相残杀让外人捡漏的剧本。以至于连远在西南的川军、滇军和桂军都奔赴前线。这种全民抗战与明末争先降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满清征服与日本入侵的最大差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至于抗战时期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几乎所有人都不肯跪,为啥? 因为我们知道跪一次的代价,是成百上千万的汉人死于屠刀,是几百年被人奴役,是祖宗成了禁忌、文化成了罪证、语言成了负担。如果再跪一次,我们可能连人都不是了。 然后,这种历史觉悟就转化成了惊人的抵抗意志:东北抗联在零下三十度的山林里跟日军死磕,台儿庄战役血流成河也誓死不退,平型关战斗让日军首次受挫…… 期间,无论日本开出多么优惠的条件,也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汉奸,跟明末一堆前明的能臣悍将抢着当汉奸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满清留给我们的血泪教训:妥协换不来尊重与和平。 从满清征服到抗日成功的两百多年间,中华民族完成了从跪到站的历史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并非武力增强,而是精神觉醒。它证明了一个民族的真正力量,并不在于其军事装备或经济规模,而在于其集体意志和历史觉悟。站立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生存方式——拒绝被定义、被统治、被奴役的方式。 满清的成功与日本的失败之间,横亘着一个民族学会不再下跪的历史进程。相比满清,日本遭遇的是一个新生的民族,一种新生的文明,一群新生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3点赞】
金汉元
可恶的汉奸!清朝是明朝少数民族造反,满族是自家人,正常的改朝换代,中国的传统都在延续!倭奴是外人,是要灭亡中国,消灭中华民族!二者能相提并论吗?
雪儿 回复 09-01 11:00
小编才是汉奸
冰山
鬼子对祖国造的孽太深了
冰山
看完 恨不得马上埋了鬼子们
追逐
难得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