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就丢!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对媒体表示,为了不被美国制裁,意大利要求中国中化持有的世界知名轮胎品牌倍耐力37%的股份退出持股。 2025年8月31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表态让倍耐力轮胎这个百年品牌再次站上风口。要求中国中化退出37%股份的背后,藏着比"美国制裁威胁"更复杂的产业链博弈。 倍耐力的智能轮胎技术已深度嵌入特斯拉、福特等美国车企的自动驾驶系统,这才是美国真正在意的"命门"。 倍耐力的Cyber Tyre智能轮胎绝非普通橡胶制品。这种内置传感器的轮胎能实时回传路面摩擦力、温度等12项数据,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精度。 目前,特斯拉Model 3欧洲版、福特Mustang Mach-E等车型的自动驾驶功能,都依赖这套技术校准。 美国商务部担心一旦中资参与技术迭代,可能掌握美国自动驾驶的底层数据逻辑。这也是为何美国在2024年10月的投资限制规则中,单独将"轮胎传感器算法"列为敏感技术。 意大利的妥协,本质是汽车产业链被深度绑定的无奈。 菲亚特克莱斯勒与美国 Stellantis集团合并后,70%的变速箱部件依赖美国俄亥俄州工厂供应,玛莎拉蒂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更是直接采购自美国德尔福。 2025年上半年,意大利对美汽车出口额达127亿欧元,占汽车出口总量的53%。美国稍动制裁念头,都可能让意大利北部的摩德纳、都灵等汽车产业集群陷入停摆。 梅洛尼政府的支持率刚从去年的41%回升至45%,根本经不起行业动荡的冲击。 中化这十年在倍耐力的角色,远不止财务投资者那么简单。2018年,中化推动倍耐力与中国一汽合作,将智能轮胎适配红旗E-HS9车型,帮助其在华销量三年增长180%。 更关键的是,中化旗下的沈阳化工研究院参与了倍耐力的耐磨橡胶配方改良,使产品寿命提升25%,这项技术已应用于F1赛车胎。 如今被要求退出,意味着中资十年投入的技术协同成果可能付诸东流。 意大利的操作手法透着精明的算计。2022年修订"黄金权力规则"时,特意加入"数据跨境流动"条款,为干预倍耐力埋下伏笔。 去年先要求倍耐力将中国研发中心的数据服务器迁回米兰,今年又限制中资参与技术委员会,一步步剥离中化的实质影响力。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既给了美国交代,又没彻底撕破与中资的合作脸面,毕竟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还在和中国广核洽谈撒丁岛风电项目,总投资达45亿欧元。 这种矛盾在欧洲并非个例。德国巴斯夫虽然在2024年顶住美国压力,坚持与中国石化合作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但宝马集团在沈阳的电池工厂,仍被迫将部分技术参数报备美国商务部。 欧洲企业正在形成一种"选择性妥协"的生存策略:非核心领域保持对华合作,触及美国敏感技术则快速切割。 倍耐力事件最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对盟友产业链的"精准植入"。通过 Stellantis集团的股权纽带,美国资本已间接持有菲亚特克莱斯勒17%股份,这让意大利在汽车政策上很难真正自主。 2025年7月,美国还以"供应链安全"为由,要求菲亚特停止向中国出口搭载倍耐力智能轮胎的Jeep车型,直接导致该车型在华销量暴跌40%。 中化的遭遇正在改写中资欧洲投资的风险评估表。此前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电池工厂特意避开与特斯拉的直接技术对接,而是专注于基础电芯生产。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时,将研发中心留在德国本土,只参与市场运营。这些案例显示,中资正在形成"技术隔离"的投资策略,以规避地缘风险。 对倍耐力而言,失去中资支持的影响已开始显现。2025年二季度,其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环比下降3.2%,主要原因是中化停止协助其在泰国建厂的资金支持。 而意大利政府物色的接盘方,卢森堡Ardian基金,虽承诺注资15亿欧元,但明确表示"不参与技术研发",这让依赖持续投入的智能轮胎项目蒙上阴影。 这场股权变动背后,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重新洗牌。美国通过技术标准绑架盟友,意大利为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合作,中资则在阵痛中摸索新的投资逻辑。 当倍耐力的橡胶配方里不再有中资的技术印记,受损的或许不只是一桩生意那么简单。 对此你怎么看?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从 "香饽饽" 到 "烫手山芋",中化倍耐力十年纠葛背后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忍无可忍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女士,近日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指出,面对
【38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