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1月3日,一则讣告传来——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副院长李荆璞少将逝世,享年93岁。这位从东北抗联走出的开国少将,终在岁月中落下了人生帷幕,而他的故事,早已刻进了抗日与建设的年轮里,他正是传奇人物"平南洋"的原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撕裂东北大地,家国沦陷的痛击让宁安县的李荆璞再也按捺不住。他振臂一呼,组织农民拉起反日自卫队,自任队长,用最朴素的方式扛起了"抗日"的大旗。那时的队伍没有精良装备,却有一颗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在黑土地上燃起了反抗的星火。 1933年,中共派于洪仁找到了李荆璞。志同道合的两人一拍即合,在党的引导下,李荆璞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的自卫队也改编为"平南洋反日游击总队",他任总队长,于洪仁任副总队长。"平南洋"的名号,自此在敌寇中留下威慑,在百姓中传为佳话。 此后的岁月里,李荆璞的身影穿梭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职务的更迭记录着他的成长与担当:他历任吉东工农反日义勇队队长、绥宁抗日同盟军师长,再到东北反日联合军第1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师长。冰天雪地里,他带队伍钻密林、打游击;枪林弹雨中,他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把热血洒在了这片他誓死守护的土地上。 1937年,为了更好地投身革命,李荆璞远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9年回国后,他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理论的滋养让他更添智慧,随后他任八路军120师骑兵支队3团政治处主任、绥蒙军区武装委员会主任,在新的战场继续挥洒热血。 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后,李荆璞回到东北,任牡丹江军区司令员、牡丹江市市长,合江军区副司令员兼佳木斯市卫戍司令员。他一边领兵作战,一边参与地方治理,在硝烟中为百姓撑起一片安稳的天地。 新中国成立后,这位征战半生的老将转身投入国防与建设事业。他历任热河省军事部部长、热河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校长,后又担任国防科委第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为军队建设、科技发展默默耕耘。1955年,共和国授衔,李荆璞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份荣誉,是对他半生戎马的最好见证。 从农民起义的自卫队队长到开国少将,从东北抗联的密林硝烟到国防科研的幕后耕耘,李荆璞的一生,是一部写满忠诚与担当的史诗。"平南洋"的传奇或许会被时光轻轻拂过,但他为家国洒下的热血、付出的赤诚,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多年以后,红四方面军的名将同框合影,坐在C位的是谁?“1980年6月15日下午
【9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