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有个妹妹长得十分漂亮,当时刚刚十五六岁,还没有嫁人。李莲英数次在慈禧太后夸

炎左吖吖 2025-09-02 10:41:57

李莲英有个妹妹长得十分漂亮,当时刚刚十五六岁,还没有嫁人。李莲英数次在慈禧太后夸赞自己的妹妹,于是慈禧太后就把她召入宫中,留在自己身边。 1882年,河北大城县李家那个叫“莲芜”的姑娘,裹着小脚迈进紫禁城时,绝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慈禧口中的“大姑娘”。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莲英和他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例子。 李莲芜出生在河北大城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 父亲李玉是个走街串巷的修鞋匠,母亲操持家务,一家八口挤在破屋里艰难度日,是当地有名的“穷八家”。 在六个兄弟姐妹中,她排行靠后。 好在生得眉清目秀,十五六岁时已是十里八乡公认的美人胚子,被夸赞“长得跟画里的人似的”。 然而,由于家徒四壁,到了成婚的年纪,也没媒人上门提亲,前途一片灰暗。 改变她命运的,是她的二哥李英泰。 这个李家最聪明的孩子,九岁时因家贫被送入郑王府当小太监,改名李进喜,后又顶替了一个叫李莲英的太监名额,从此以“李莲英”之名行走宫中。 李莲英凭借过人的机敏和谄媚功夫,在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平步青云,成为权倾朝野的大总管。 李莲英过上好日子后,没忘记老家的亲人,尤其惦记着正值妙龄、容貌出众的妹妹李莲芜。 他深知慈禧身边需要得力又顺眼的人伺候,便在慈禧面前多次夸赞妹妹模样俊俏、性情伶俐、手脚勤快。 慈禧被他说动了心思,同意了他的建议。 1882年,慈溪下旨将李莲芜召入宫中。 初入深宫,李莲芜与其他宫女并无二致,干着洒扫庭除、端茶递水的粗活。 宫规森严,稍有不慎便遭责罚,她也曾吃过不少苦头。 但她继承了李家的机灵劲儿,加上李莲英暗中点拨,很快崭露头角。 她不仅容貌出众,穿上宫装更显气质脱俗,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善于察言观色,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一次慈禧心情烦闷,李莲芜恰到好处地奉上一杯温度适宜、清香四溢的花茶,深得慈禧欢心。 自此,她被提拔到慈禧身边,负责更衣、铺床、取物等贴身差事。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慈禧身边却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而李莲芜不负所望,伺候得慈禧极为舒心。 慈禧对她宠爱日增,赏赐不断,绫罗绸缎、金银首饰毫不吝啬,甚至破格允许她同桌用膳。 这份殊荣在宫女中绝无仅有,引得旁人又妒又羡。 久而久之,李莲芜在宫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宫人们尊称她为“李大姑娘”,俨然高人一等。 仗着慈禧的宠信和哥哥李莲英的权势,连一些低阶妃嫔也要让她三分。 那段日子,她穿金戴银,颐指气使,风光无限,甚至开始支使其他宫女,过起了半主子的生活。 然而,树大招风。 李莲芜的得志,也让她日渐骄纵。 她对下人呼来喝去,态度傲慢,有时对妃嫔也缺乏应有的恭敬。 宫人们表面恭敬,背地里却积怨日深。 她这得意忘形的做派,与哥哥李莲英如出一辙。 李莲英这只“笑面虎”,表面一团和气,实则心狠手辣,排除异己时毫不手软。 他因光绪皇帝以“汉女不得入宫,阉人之妹更不成体统”的祖制严词拒绝纳他的妹妹入后宫,便对光绪怀恨在心。 在戊戌变法期间甚至估计说坏话,推波助澜,加剧了帝后矛盾,甚至间接导致了珍妃的悲惨命运。 而李莲芜在宫中的跋扈,无疑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时间一晃到了1900年,庚子国难前夕。 慈禧见李莲芜年岁渐长,便亲自为她指婚,将她嫁给内务府一位官员。 这对李莲芜而言,算是脱离深宫旋涡、回归安稳生活的体面出路。 婚后,她搬出紫禁城,住进了位于北京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2号的一座精致四合院,与丈夫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 1908年,随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离世,李莲英这座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塌。 新掌权的隆裕太后对慈禧旧人毫不留情,李莲英很快被逐出宫廷,并于1911年离奇身亡。 树倒猢狲散,失去双重庇护的李莲芜,地位一落千丈,彻底被宫廷遗忘。 晚景凄凉的李莲芜,带着从宫中带出的些许旧物,黯然回到河北老家。 昔日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家中早已败落,她既无谋生之技,又无可靠依靠。 生活困顿,贫病交加,身边连个悉心照料的人都没有。 曾经在紫禁城内呼风唤雨的“李大姑娘”,最终在某个无人知晓的冬日,孤零零地病逝于破屋之中,结束了她从乡野到深宫,再从云端跌落尘埃的戏剧性一生。 她的儿子一家,曾居住在东兴隆街的宅院,也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悄然搬离,不知所踪,其后人或许就隐没在茫茫人海,过着最平凡的生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依附他人得来的富贵,终究如沙上筑塔,潮水退去,只剩一片荒凉。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李莲英得权后想让自己的妹妹跟着沾光!)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