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裕仁天皇,说他是头号战犯毫不为过,日相东条英机不过是裕仁天皇鞍前马后一走卒而已。 裕仁从1931年满洲事变起就主导了对中国的侵略,他批准军队推进,占领沈阳和长春等地,导致东北沦陷。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同意扩大作战,军队进入华北,坦克和步兵大举进攻。他的指令直接导致南京陷落后的大规模暴行,军队焚烧建筑,屠杀平民,这些都源于他的战略批准。裕仁亲自过目作战文件,确保资源到位,推动战争机器运转。他在御前会议上听取报告,点头通过计划,使得日本在华中和华南地区展开拉锯战,消耗大量资源。 东条1941年就任首相后,完全听从裕仁的指示,推动太平洋战场扩张。他兼任陆军大臣等多职,调动兵力深入中国内地,设置阵地轰击目标。东条下令增加对华进攻力度,但这些决定都需裕仁批准,他只是传达和监督实施。比如1942年中途岛战役准备,东条标记位置,但最终还是裕仁拍板。东条的行动始终围绕裕仁的意志,强调战略意图,督促将领执行。 日本1945年战败,盟军进驻东京,麦克阿瑟作为最高司令官评估形势,选择保留天皇制,以维持秩序,避免大规模反抗。他认为废除天皇会引发混乱,需要更多军队镇压。这决定让裕仁避开审判,尽管同盟国有不同意见。 东京审判1946年5月开启,检察官列举证据,东条被指控主导袭击和侵略,法庭判他死刑。审判到1948年11月结束,其他被告中七人绞刑,十六人终身监禁。东条1948年12月在监狱执行绞刑。 裕仁继续作为象征性天皇,参与宪法修改,1947年新宪法颁布,军队解散,战争权限剥夺。他在宫中度过余生,1989年1月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裕仁在侵华战争中的角色远超表面描述,他不是被动傀儡,而是积极参与决策。根据历史记录,他批准了从满洲到太平洋的扩张计划,导致无数生命损失。东条虽是首相,但他的权力源于天皇的授权,充其量是个执行官。战后,美国出于占领需要,保留天皇制,这让裕仁免于责任追究,而东条成了替罪羊。这种处理方式虽稳定了日本社会,但也埋下历史争议的种子,让一些日本人回避战争责任。 战后发展中,麦克阿瑟的电报清楚说明,保留天皇是为了减少抵抗,促进改造。日本新宪法把天皇降为象征,剥夺实权,这改变了国家结构。但裕仁的豁免让同盟国不满,比如澳大利亚曾主张起诉。现实中,日本至今在历史问题上暧昧,这根源就在战后处理的妥协。
中国网友制作的战犯裕仁视频,已经传到世界各地了,来看看以下外国网友的评论。
【16评论】【9点赞】
我心飞翔
贼眉鼠眼。
用户10xxx45
这家伙像条狗,把他的棺材挖出来当着日本人鞭尸。
微波
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