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金融战,贸易战,科技战,都只是借口和表象。在100多年前,他们掠夺其他国家的手段,就是直接的军事战争。而在100多年以后,正是因为军事战争的力不从心,才会让他们另辟蹊径,选择看起来更为文明的金融战,科技战,贸易战。 19世纪,工业革命让英国、法国这些国家有了蒸汽船、大炮,军事科技碾压全球,他们想抢资源,直接派军队上。 拿英国来说,1840年代的鸦片战争,表面为了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炮舰逼清政府开门做生意,割香港,推销鸦片,榨取经济利益。 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更狠,奴役原住民挖金子、银子,法国在北非也靠武力抢地盘、建殖民地。 这种军事掠夺的目的很简单:抢土地、占市场、攫取财富。 当时他们有绝对的军事优势,根本不用遮掩意图,想打就打,想抢就抢。 美国也没闲着,1840年代的美墨战争,美国直接吞并了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这些地方,领土瞬间扩大。 这些行动的核心就是用武力抢占资源丰富的地盘,控制贸易线路,确保自己腰包鼓鼓。 那个年代,军事战争就是西方国家掠夺全球的通行证。 可到了20世纪,事情开始变味,军事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欧洲列强的家底耗得差不多了,英国、法国元气大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虽然成了全球老大,但也发现动不动就打仗不划算,比如越南战争,耗费无数财力物力,最后还铩羽而归。 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出现让全面战争的风险高到离谱,谁也不敢轻易按下按钮。 全球化让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直接军事干预的效果也大不如前。 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说是为了反恐、推民主,实际上是为了控制石油和地缘优势,结果却让中东更乱。 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也一样,推翻卡扎菲后,利比亚陷入长期动荡,普通人生活更糟。 这些教训让西方国家意识到,靠军队硬抢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换个更省力、更隐蔽的招数。 于是金融战成了新宠,美国靠着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掌握了金融霸权,他们可以通过经济制裁、冻结资产、限制资金流动,直接掐对手的经济命脉。 冷战时,美国就限制苏联获取高端技术与资金,削弱它的经济。 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俄罗斯央行资产,切断它和国际金融系统的联系,试图让俄罗斯经济瘫痪。 这种金融战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对手喘不过气。 伊朗、委内瑞拉也深受其害,制裁导致石油出口受限,经济一落千丈。 表面上没硝烟,但普通民众的生活却被搞得一团糟,比如1990年代伊拉克的制裁,物价飞涨,平民日子苦不堪言。 这跟百年前的军事掠夺有啥区别?不过是把炮火换成了银行账户的封锁。 贸易战是另一个新战场,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实际是为了压制新兴国家的崛起。 2024年,美国对中国电动车、锂电池加征高关税,说是保护国内市场,其实是想遏制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种保护主义看似为了自己好,实则让全球经济跟着遭殃。 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国家本来想把中国拉进他们的经济体系,可看到中国竞争力越来越强,就开始用关税壁垒、出口限制,试图掐住中国的市场份额,保住自己在全球供应链的老大地位。 科技战更是21世纪的重头戏,科技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谁掌握了技术,谁就占了未来高地。 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最明显,比如芯片禁令,这种手段的目的是掐住对手的创新能力,保住西方的技术优势。 冷战时,美国通过限制苏联获取高科技产品,拖慢它的科技步伐,如今,西方国家不仅限制技术出口,还通过知识产权、标准制定,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全球科技生态之外。 不过,这种封锁也可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逼得对手加速自主研发,反而削弱西方的长期优势。 回顾这百年,西方国家的目标从来没变:控制全球资源和市场,维护霸权地位。 军事战争落伍,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全球化、科技进步让直接武力成本太高、效果太差。 金融战可以通过冻结资产让一个国家经济崩溃,贸易战可以通过关税打压对手产业,科技战可以通过封锁技术限制对手的未来。 这些“文明”战争看似温和,实则破坏力不小,甚至更隐蔽、更持久。
[熊猫]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金融战,贸易战,科技战,都只是借口和表象。在100多年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9-02 18:30:09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