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八路军女交通员正要进城送情报,没想到当天敌人检查的非常仔细,交通员看后顿时一惊,难道敌人有所察觉?来不及多想她随即转身藏到附近的田里去。 1941年的冬天,山东的大地上正覆盖着一层又一层的积雪,距离定陶县城只有几公里路程的游集村,因为寒风的呼啸,显得格外寒冷。 一天傍晚,村西边一间破房子外却传来了一阵阵的脚步声,接着便是几处清脆的敲门声。房子的主人朱文起大姐开了门。 朱大姐定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侄子游文斋,看到侄子后,朱大姐不由的高兴起来:“快进来,快进来。” 游文斋警惕的看了看身后,又看了看四周,确认情况正常后,便进了门。游文斋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八路军在定陶的支委书记。 而深夜来访的游文斋,其实是有一事相求。彼时定陶的日军正加紧对八路军根据地的进攻,许多优秀的八路军交通员都在八路军的紧逼下,被抓了不少。 日军越加紧进攻,八路军就越需要交通员传送情报,但是经过日军的搜捕后,定陶的交通网络几乎已经瘫痪。 即使是逃过搜捕的交通员,在日军那里也“挂了相”,此时定陶八路军就急需一个生面孔的交通员来送情报。 在这个时候,游文斋就想起了他的四婶朱文起。朱大姐虽然还不到40,但是日子过的太苦,脸上写尽了岁月的沧桑,看起来像50岁的人,加上又是女性,不容易引起日军怀疑。 同时朱大姐有一双大脚能走路,经常带着孩子外出讨饭,对周围的情况也很熟悉,为人也很机灵,能说会道可以应付日军的盘查。 最重要的是,朱大姐的心是想向着八路军的,她知道游文斋是八路军,还一直鼓励他八路军中好好干。 所以此次游文斋的到来,就是想请自己的四婶做交通员。当朱大姐得知侄子要找自己做交通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不识字,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不料游文斋却说,不认字不要紧,只要不怕走路,胆大心细就行。说完,游文斋又犹豫起来:只是交通员也比较危险。 还没等游文斋说完,朱大姐却说道:“你们那么年轻都不怕,我都那么大年纪了 还怕啥。”说罢,游文斋心中五味杂陈。 就这样朱文起成为了八路军在定陶的一位女交通员。很快她就开始了第一个任务,这次她要把一份秘密情报送去鲁西南。 朱大姐还是和之前出去讨饭的装扮一样,拿起自己的讨饭篮子就出发了,但是这次她口袋里多了一个东西,那就是针线包,情报正藏在里面。 来到敌人的哨卡前,朱大姐回忆起游文斋的叮嘱,千万保持镇定,不要回避敌人的眼神。果然在朱大姐走进哨卡的时候,排头的伪军就紧盯着她看。 朱大姐不仅没有回避,还瞪了回去。这一下是伪军没有想到的:“你这老婆子!”边说,伪军随意的翻了一下她的篮子,翻到针线包的时候,伪军不耐烦的问其里面都有什么? 此时朱大姐不慌不忙的从里面拿出几根大纳鞋针来,这可把伪军给吓了一跳:“赶紧走,赶紧走。”就这样,朱大姐成功的把情报给送到了目的地。 万事开头难,后面朱大姐送起情报来,就得心应手了许多,但有时候所要面临的突发情况,还是让朱大姐有些“后怕”。 有一次,朱大姐同样是要去鲁西南送情报,但是来到敌人的哨卡附近,她才发现敌人今天的检查格外细致。 而此时的情报,就被朱大姐放在了篮子底下的棉布夹层里面。敌人检查的如此细致,放篮子底下的夹层,肯定很容易被敌人检查出来。 朱大姐看着离哨卡还有一段距离,趁着敌人还在检查别人的空隙,直接转身退到了路边的田里,装作要方便的样子。 趁没人注意,朱大姐连忙把情报从篮子底下拿了出来,给贴身藏好。这才慢悠悠的走向哨卡。 排到她的时候,敌人见朱大姐是要饭的,便蛮横起来,直接抢过她的篮子,检查一番,没发现什么之后,便往地上重重一砸。 朱大姐捡起篮子正要走,一个像是伪军头目的人却把她拦了下来:“我看你老是去西边,是不是跟西边的八路有联系?” 还没等朱大姐开口,伪军头目一个眼色,旁边两个伪军便上前将其捆了起来。朱大姐依旧镇定自若,她知道这是伪军在诈她。 于是她把篮子一丢,整个人坐在地上又哭又闹:“你们就会欺负我这个要饭的穷婆子。”朱大姐一阵哭闹,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伪军头目也不好将事情闹大,便让人把朱大姐押进了炮楼。进去之后,伪军头目反倒客气起来,请她坐下,一阵嘘寒问暖。 说着,又从口袋里拿出了两块银元放在桌面上:你只要告诉我,谁和八路军有联系,我就把这两块银元给你,有了钱,你就可以去买吃的了。 朱大姐两眼放光的看着银元,随后却又摇头道:您就饶了我吧,我就是一个要饭的穷婆子,哪知道什么八路九路。 伪军头目见问不出什么,扫兴的挥挥手,就这样朱大姐成功的通过了哨卡。送完情报之后,警惕的朱大姐知道,自己不能再去那个哨卡。 于是她就想晚上去翻敌人的封锁沟,从哪里回去。没想到敌人早在封锁沟引了水,朱大姐摸到附近后,为了不弄湿情报,便把篮子举过头顶,自己慢慢的走过去。 走到中间,水竟然越来越深,最后竟然漫过了头顶,朱大姐便愣是憋着气,走了过去。
1942年,一500人的日军骑兵与只有300人的八路军骑兵相遇。敌军官手持望远镜
【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