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别忽视!这些“小细节”是重大事故隐患 钢铁生产高温、高压、高风险,不少看似常规的操作,实则已触碰重大事故隐患红线。结合《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1版)》和真实案例,聊聊那些易被疏忽的风险点。 一、钢水罐耳轴未定期探伤 吊运钢水的钢水罐耳轴,需每2年做1次无损探伤,这是防止耳轴断裂、钢水倾覆的关键。但有些企业常因“看着没毛病”拖延检测。某钢厂钢水罐耳轴超期1年未探伤,一次吊运时耳轴突然断裂,30吨钢水倾泻,烧毁3台设备,2名工人烫伤。事后检测发现,耳轴内部已有4mm深裂纹,早达报废标准。 二、煤气柜未装紧急切断阀 煤气柜是钢铁厂的“燃气粮仓”,按规范需装紧急切断阀,且要与煤气浓度监测装置联锁(浓度超1000ppm自动切断)。某钢厂煤气柜未装此阀,某天柜体焊缝泄漏,煤气扩散至周边车间,导致4名工人一氧化碳中毒。若有紧急切断阀,泄漏可在1分钟内控制,伤亡能大幅减少。 三、高炉炉基区域有积水 高炉炉基周边属于熔融金属泄漏影响区,生产时严禁积水——高温钢水遇水会瞬间汽化爆炸。某钢厂因暴雨导致炉基区域积水10cm,未及时清理。恰逢高炉出铁时少量铁水泄漏,接触积水后引发喷溅,熔融铁粒烫伤5名操作工,高炉被迫停产3天。 四、转炉氧枪未装联锁装置 转炉氧枪需装“氧枪下降与炉体倾动”联锁装置,防止氧枪未提起时炉体倾动引发喷溅。某钢厂为赶产量,人为关闭联锁功能。一次出钢时,氧枪未完全提起就倾动炉体,钢水与氧气接触引发剧烈喷溅,造成1名操作工面部重度烧伤。 这些隐患看似是“流程疏漏”,实则是致命风险。钢铁企业需对照标准逐项自查,员工也要主动警惕身边违规操作——安全从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将就。
香港警队15名代表受邀观看阅兵式九三阅兵
【6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