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直隶提督提交了一份奇怪的奏折,奏折的内容是热河行宫一位名叫陈京的千总(军官),因为骑马进城门,被一名兵丁殴打,陈京的补缎褂、朝珠都被打坏了。陈京是“藩下人”出身,也就是当年三藩的兵丁,三藩战败后被没入内务府,后来遇到机会当上了热河行宫千总,也算是翻身了。
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进出宫门例应步行,而陈京乘马而入,确实不符合规定。但是即便如此,兵丁殴打千总,依然是不合常理的。更不合理的是,为啥直隶提督会把这点破事报告给皇帝呢?
因为这名殴打千总的兵丁名叫菩萨保,他原名叫弘旺,他爹大家更熟悉一点,就是九龙夺嫡中大名鼎鼎的BUG胤禩。
胤禩和妻子郭络罗氏结婚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孩子,导致康熙都骂郭络罗氏“妒忌”,要搞得自己儿子没孩子了。这场骂之后,胤禩就和两个妾生下了一儿一女,这也是他仅有的孩子,这个儿子就是弘旺。
雍正刚即位的时候,对BUG一家还不错,封他为和硕廉亲王,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弘旺也获赐贝勒衔,后来又跟着父亲一起在工部办事,看起来小日子过得不错。但很快,胤禩被抄家,名字也被从宗籍中除去,改为大家熟悉的“阿其那”,相当于不承认他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他的儿子弘旺自然也被削去了宗室身份,他爹给他改了一个很普通的满人名字,叫做“菩萨保”,和汉语的“大强”“建国”差不多意思。
胤禩被圈禁后,十八岁的弘旺被雍正帝下旨贬为披甲,也就是兵丁,去热河当兵。但是这弘旺并非孤身去热河,而是和生母张氏以及妻子同往,还带了许多奴仆来服侍他们。到了热河之后,因为热河总管赫奕是康熙旧臣,对胤禩一直抱有同情,所以对弘旺十分客气。弘旺在热河过的相当不错,还纳了妾生了儿子。在这种环境下,弘旺好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开始觉得自己依然是金枝玉叶凤子龙孙,所以他看到陈京这种“大逆”臣子如此嚣张,气不打一处来,就把他拖下来打了一顿。
雍正了解完具体情况也崩溃了,好家伙你充军充得这么滋润?于是下令,将弘旺缚以九条铁索监禁,派兵轮守。这个所谓的“九条铁索”的待遇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羞辱,这在清朝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严厉惩罚,通常只用于重大犯人,可见雍正快被气死了。
这个菩萨保非常牛逼,派来看守他的兵丁一到,他就跟这些兵丁结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而且和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学习文化知识,一起吃喝玩乐。兵丁们还把他的锁链都取下来,两家人经常走动,还给对方家长辈请安,甚至还会留宿对方家里开卧谈会...
雍正:妈的给我押到北京来!我亲自看着!
弘旺在押回京的路上,居然还随身带着笔墨写诗....不得不说这结拜兄弟真够义气的~
到了北京后,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弘旺住进了爱新觉罗指定圈禁地:景山,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三伯允祉、十四叔允禵也住这儿。雍正虽然没有用锁链锁他,但是不允许他保留仆人,门、窗都被封死,只有一个孔洞传递东西。
弘旺寂寞难耐,就在纸上书写结拜弟兄之名,却被看守获得,立刻报告雍正。雍正一听,好家伙你圈禁这么舒服?于是立刻提审那几位异父异母的兄弟,有一位实在耐不住大刑,招供说弘旺曾经跟他说,一起逃去“扎西王”的地界,那边山东、山西各省的买卖人特多,可以谋生。
这下问题就严重了。“扎西王”指的是喀喇沁右翼扎萨克郡王扎什,他的牧场地接热河,确实如弘旺所言,汉人移民众多。当时正值清朝用兵准噶尔最吃紧的时候,而且弘旺的邻居允祉、允禵的女儿皆下嫁该部,所以在雍正听起来,你们这就是要搞个反叛者联盟的意思?
于是这几位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被押送刑部,不知道下场如何,照顾弘旺的热河总管赫奕也因失察被免职,就连负责监押弘旺进京的大臣,因为未能查出弘旺夹带笔墨,也遭到惩处。
好在这种倒霉日子也没有过太久,雍正就驾崩了。乾隆继位后,本着“我爹讨厌的我就喜欢,我爹喜欢的我就讨厌”的原则,解了弘旺圈禁不说,还恢复了他的本名,给予红带,纳入玉牒,月领饷银3两,另给房20间、田15顷、奴仆8人。
弘旺长期和社会底层打交道,为人比较随意,和普通人交往态度很平等,不拘小节。有一次他喝多了,愣是在朝阳门外露宿一宿,乾隆得知后十分生气,斥责他“在朝阳门外过宿”,“甘与大臣侍卫平等相交”,“肆行妄为”,说他卑鄙无耻,不要脸,把他再次软禁于自己家中。而当时身为皇室长辈的庄亲王胤禄、履亲王胤祹也因为这件事,被乾隆斥责为“身为祖中尊长而不教其子侄”。
其实就是找个机会打压当年老爹重用的庄亲王胤禄。
弘旺这一生大起大落,在命运的颠簸中,他的性格变得孤僻,开始埋头于读书和写作,著有《皇清通志纲要》、《元功名臣录》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研究清朝历史的一些宝贵资料。
弘旺最终于55岁时去世,此时距离他被乾隆宣布软禁已经21年了。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这些年一直不能踏出家门,但是对于这位倒霉的皇孙来说,此刻,他总算真正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