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月4日发布,福建福州,2岁男孩在家看93阅兵仪式,突然他从宝宝椅上爬下来,眼睛里满是敬畏,随后五指合并对着电视里的兵哥哥敬礼,紧接着有模有样的学起了踢正步,母亲通过监控视频看到后,心里满是欣慰。网友:小小的身影,大大的爱国情怀! (信源:中国青年报9月4日视频) 2 岁的小男孩正坐在宝宝椅上看 93 阅兵,突然 “噌” 地爬下来,小手五指并拢举到耳边,对着电视里的兵哥哥敬了个礼。 接着又迈着小短腿,有模有样地学踢正步,摇摇晃晃的样子,像只努力站稳的小企鹅。 孩子妈刘女士(化名)刷监控时,一下子就笑出了眼泪。“他平时连鞋都穿不利索,居然能踢出正步的架势。” 后来才知道,这娃的姥爷和爷爷都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家里墙上挂着军功章,大人聊天时总说 “当年爷爷他们在战场上多英勇”。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区里的晨练大爷。有次幼儿园搞活动,让孩子们学唱红歌,大爷主动去教,教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他突然敬了个礼,手都在抖。“我爹当年就唱着这歌上的战场,再也没回来。” 小男孩敬礼的动作不算标准,胳膊肘还往外拐,可那眼神里的认真,谁看了都得心头一暖。 刘女士说,家里从没刻意教过敬礼,就是吃饭时会跟孩子说 “太爷爷当年打仗,是为了让咱们能吃饱饭”。 有次娃打翻了粥,姥姥说 “可不能浪费,太爷爷那时候想吃口热的都难”,从那以后,他吃饭再也不剩饭了。 这让我想起同事家的娃。她爷爷是退伍军人,每天早上雷打不动要听新闻,小家伙跟着听了半年,现在看到国旗就会停下脚步。 有次幼儿园升国旗,别的小朋友都在打闹,就他站得笔直,奶声奶气地跟着唱国歌。 网友们吵翻了。有人说 “这娃怕不是带着记忆来的,不然咋这么懂”,还有人讲自家故事:“我儿子三岁时看阅兵,非要戴上他爸的安全帽,说要当解放军保护妈妈。” 这些留言里,藏着最朴素的情感——爱国这事儿,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 93 阅兵里有个细节,仪仗队走过时,镜头扫到观礼台,有位白发老人突然站起来敬礼,腿还不利索,得扶着栏杆才能站稳。 后来才知道,他是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的老兵,眼睛早就花了,可听到脚步声就知道 “咱们的队伍过来了”。 就像这 2 岁的娃,可能还不懂 “爱国” 两个字咋写,却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 他踢正步时摇摇晃晃的样子,和当年战场上战士们冲锋的身影,其实是同一种精神在延续。 有次在博物馆,看到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对着英雄纪念碑深深鞠了一躬。她妈妈说,刚给她讲完刘胡兰的故事。那一瞬间突然明白,爱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是爷爷讲的故事,是墙上的军功章,是孩子看到阅兵时,自然而然举起的小手。 你们家有这样的 “小暖心事” 吗?评论区聊聊,让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爱,慢慢酿成最醇厚的情感~
不亏是朝阳群众!93阅兵中这老外真懵了!一名老外一路从国外折腾过来,先是飞机、签
【34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