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国阅兵后,外媒直言西方已无能为力,特朗普也主动对华示好。   2025年9

波览历史 2025-09-05 00:38:55

看完中国阅兵后,外媒直言西方已无能为力,特朗普也主动对华示好。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那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刚结束,国际舆论场就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动静格外大。   外媒翻来覆去分析这场阅兵背后的信号,不少声音直接说西方对中国崛起没辙了,连一向对华态度强硬的特朗普,这次也主动放软了姿态,这事儿仔细琢磨起来还挺有门道。   先说说外媒的反应,不只是简单夸几句阅兵壮观,更多是在抠细节里的“权力密码”。   德国《南德意志报》的记者全程盯着阅兵里的装备方阵,他们发现这次亮相的不少武器,比如能快速切换作战模式的新型战机、能精准覆盖远距离目标的导弹,都带着明显的“实战化”设计,不是摆着好看的样子货。   记者在报道里写,以前西方总觉得中国军力是“防御型”的,可这次看完才明白,中国已经有能力在自己周边甚至更远的区域,维护自己认定的安全秩序了。   更有意思的是《法兰克福汇报》,他们没光盯着武器,反而把阅兵和前不久的上合峰会绑在一起看,说中国这是“一手硬一手软”。   用阅兵亮实力打底,再用峰会拉着周边国家谈合作,这种组合拳让西方想插手亚洲事务时,总觉得“没抓手”。   有网友翻出之前西方媒体的报道对比,发现几年前他们还总说“中国军力发展是威胁”,现在调子明显变了,开始说“无能为力”。   这背后其实是西方自己的底气不足了。就说美国吧,以前想制裁谁就制裁谁,可现在呢?   制裁俄罗斯这么多年,人家照样能稳住能源出口;对着中国搞技术封锁,结果中国自己的芯片、新能源产业链反而越做越全。   有外媒算过一笔账,美国这些年靠印钞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光2024年就印了上万亿美元,导致盟友手里的美元资产一个劲缩水,连欧洲的一些企业都开始偷偷用人民币和中国做生意,生怕被美元“割韭菜”。   这种情况下,中国阅兵展示的不只是武器,更是一种“稳定的实力”。   你看我既能保护自己,还能带着伙伴一起发展,这和西方动不动就搞对抗、甩锅的做法比,谁更能吸引其他国家,答案其实很明显。   再看特朗普的示好,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当成“突然友好”。   阅兵当天,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条祝福,说“祝中国人民有个盛大又难忘的庆祝日”,没提半句之前常挂在嘴边的“竞争”“威胁”。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特朗普做决策从来都是“利益优先”。   查一下近期的消息就知道,美国国内的农场主最近闹得厉害,因为中国是美国大豆、玉米的重要买家,要是中美关系闹僵了,这些农产品卖不出去,农场主的选票肯定要跑。   而且10月底韩国庆州要开APEC峰会,美国那边早就放出风,想和中国在峰会上聊聊贸易、气候这些事儿。   要是现在还像以前那样对着中国硬来,到时候连坐下来谈的氛围都没有,这不符合特朗普“要做交易”的风格。   还有个细节值得琢磨,特朗普这次示好特意避开了“意识形态”的话题。以前他总爱拿一些话题说事儿,可这次完全没提,反而强调“中美贸易协议很公平”。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商界的压力,像苹果、特斯拉这些大企业,在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链,他们一直给白宫施压,怕中美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生意。   有外媒报道,特朗普团队最近和美国商会开了好几次会,商会明确说“不能再搞对华加税那套了”,不然企业损失太大。所以特朗普现在的软姿态,更像是给国内这些利益群体一个交代,也为接下来的外交接触留条后路。   对比一下西方和中国的思路,就能明白为啥外媒会说“无能为力”。西方习惯了用“拳头”说话,要么搞军事同盟,要么用制裁施压,可现在这套越来越不管用了。   就像这次阅兵,中国最后放飞了八万只和平鸽和气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说“我有实力,但我想要和平”。   这种“有力量但不滥用”的态度,让很多中小国家觉得踏实。比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以前在中美之间摇摆,现在越来越愿意和中国合作,因为中国不逼他们选边站,还能帮他们建高铁、搞基建,实实在在带来好处。   有网友说,这次阅兵和特朗普的示好,其实是给世界提了个醒:中国的崛起不是“要抢谁的位置”,而是想换一种玩法,大家不用非得听某一个国家的,而是坐下来商量着来。   西方觉得“无能为力”,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还没适应这种新玩法,总想着用老一套来控制局面,结果发现根本行不通。   当然也不用把特朗普的示好看得太“真诚”。他这人向来善变,说不定过几天又会因为国内政治需要变调子。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事儿至少说明,中国的实力和立场,已经能让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得不考虑“现实”,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德媒解析中国阅兵:西方霸权模式遭遇挑战,新华网,2025年9月4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