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宣布了 9 月 2 号那天,泰国参议院一通过那个 2026 财年的预算案,曼谷股市里做基建的那些股票立马就涨了 ——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足足 1170 亿泰铢,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 258 亿。 而且这笔钱全要投到基建和民生上,消息一出来,不光泰国本地商家开始琢磨能抓着什么新机会,连周边国家都在盯着,想看看这个东南亚经济体这次能不能靠这招给经济提提劲。 其实懂行的都知道,泰国 2024 年经济也就涨了 2.6%,结果好多机构都把 2025 年的增长预期往下调了,就 1.5% 到 2% 之间,这会儿这笔预算能落地,确实让不少人心里踏实了点。 这笔钱怎么分,其实挺有门道的,差不多一半都要投到基建上。 最让人关注的就是东部经济走廊的收尾活儿,这条连着凉季、罗勇和春武里的经济带,之前已经吸引了超过 2 万亿泰铢的投资,这次加的钱主要是把区域里的高速路和港口再完善完善。 当地人心都盼着这些工程能快点弄完,毕竟现在泰国物流成本能占到 GDP 的 14%,比那些发达国家高不少,货车司机拉一趟货,光在路上耗的时间成本就够心疼的。 更让人期待的还有中泰铁路,按计划 2026 年就能完工,到时候从曼谷去廊开府,再也不用在盘山公路上颠五六个小时了,农民们把农产品卖到老挝、中国,也能省一大笔运费。 民生这块的投入,更是牵着普通老百姓的心。 在曼谷送外卖的阿明,最近老跟人说,就盼着政府能把补贴真落到租房上;清迈的稻农们则天天盼着新修的灌溉系统赶紧好,这样雨季就不用再担心庄稼全烂在地里了。 据财政部说,这笔钱会重点投到乡村医疗站扩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还有给低收入家庭的育儿补贴这些事儿上。 这几年泰国失业率看着不高,就 1% 左右,但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好多大学生毕业只能打零工,政府也想靠技能培训,让更多年轻人能进东部经济走廊的工厂上班 —— 那儿光是中资企业,就已经雇了 5 万多人了。 不过这预算案能通过,也没那么顺利。反对派的议员在辩论的时候老说,泰国现在公共债务都占 GDP 的 64% 了,再这么加大支出,会不会让财政状况更糟? 财政部部长披猜没少解释,说这笔钱不是靠借新债来的,是靠新搞的税收改革 —— 企业所得税虽然降了点,但通过查逃税,实际收上来的钱反而多了,而且开征的数字服务税也带来了新收入。 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其实能形成良性循环,就像泰中罗勇工业园那样,基础设施弄好了,能吸引更多企业过来,既多收税又能创造工作岗位,最后反而能把债务比例降下来。 现在商家们都已经摩拳擦掌了。做旅游的也在算这笔账,等中泰铁路通车了,从昆明到曼谷坐火车也就 10 个小时以内,到时候中国游客肯定会更多,清迈那些开民宿的,已经开始学中文,就为了迎接新客人。 经济学家们也说,这笔投资带来的连锁反应,大概能拉动 GDP 涨 0.3 到 0.5 个百分点,看着不多,但现在全球经济都慢下来了,这零点几个百分点,可能就是能不能完成增长目标的关键。 对普通民众来说,预算案带来的变化都是实打实的。这些小变化一点点攒起来,说不定就是泰国经济能走出低谷的希望。 眼看 10 月 1 号新财年就要开始,第一批基建项目已经陆续开工了。在东部经济走廊的工地上,中泰两国的工程师正一起调试起重机,远处的高铁轨道在太阳底下亮闪闪的。 泰国政府其实也是在赌,赌现在投下去的这些 “种子”,将来能长成撑得起经济的大树。毕竟泰国刚加入金砖机制,太需要靠经济增长来证明自己在区域里的影响力了。 等晚上天暗下来,曼谷街头那些大排档里,大伙儿聊着以后的日子,就像聊即将到来的雨季一样,有期待也有担心,但更多的还是想把日子过好的盼头。
确实没想到,日媒、泰媒同时发声,都因为中国游客。 9月初,《曼谷邮报》一则消
【2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