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根廷为美国、北约拒绝加入金砖,如今为何派3890人来华? 米莱政府的“回头草”吃得相当务实,拒绝金砖时说的理由是“时机不合适”,实则是指望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拿融资。 结果一年过去,美国承诺的援助大多停留在口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却越来越苛刻,要求削减社会福利、放开资本管制、出售战略国企,这些条件在阿根廷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 反倒是被拒绝的金砖国家,不仅经济总量占全球30%左右,还持续为阿根廷提供农产品出口市场,这笔账算下来,再意识形态至上的政府也得面对现实。 代表团的构成透露了玄机,除了经贸官员,代表团还包括阿根廷空军司令和国防生产局局长,这明显是为军购合作而来。 还记得当初阿根廷就想买中国“枭龙”战机,但因为英国阻挠韩国F/A-50交易,阿根廷几乎别无选择。 如今米莱政府很可能重启这项军购,毕竟中国战机不包含西方零部件,不受英国制裁影响,更重要的是,阿根廷急需提升国防力量。 能源合作是另一个重头戏,阿根廷拥有全球第二大的页岩气储备和第四大的页岩油资源,但开发需要资金和技术。 中国不仅能提供开采设备,还能投资建设输油管道和液化天然气厂,这种合作模式此前在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都已验证成功,代表团中的能源部长随身带着17个油气田开发项目书,摆明了是来找合作伙伴的。 最讽刺的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近期,北约宣布26国将在“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向乌克兰部署部队。 这种直接军事介入让许多南方国家感到不安,阿根廷虽然亲西方,但也不愿完全绑上北约战车,保持与中国的合作,相当于买了份“战略保险”,避免在大国博弈中沦为炮灰。 阿根廷的转向也反映出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心态: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队,而是根据国家利益灵活调整。 就像印度一边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一边在上合组织与中国合作;沙特一边接受美国军事保护,一边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这种“多向结盟”策略正成为国际政治新常态。 对中国而言,阿根廷的回归具有标志性意义,说明金砖国家的吸引力不是靠强制,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即便阿根廷曾经拒绝,我们依然保持开放态度,这种包容性恰恰与西方“非友即敌”的霸权思维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值得关注的是,阿根廷是否会重新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或者通过“金砖+”模式参与合作。 无论哪种形式,都意味着全球南方的合作格局正在重塑,不是基于意识形态,而是基于共同发展和相互尊重。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九三阅兵式后竟释放这一信号2025年9月4日,北约秘书长马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