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中将周磐在昆明被俘,并判处死刑,就在快要被枪毙时,他忽然想到,自己手中有救命符:他想用一个宝贝,换自己一条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的昆明,战犯管理所里气氛压抑,周磐,这个昔日的国军中将,收到死刑判决书的那一刻,整个人几乎瘫倒,他面色苍白,汗水顺着额头直流,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 就在即将被押赴刑场的紧要关头,他突然声称自己手里有一件国宝,要献给国家,他把这件宝物当成最后的救命符,希望用它换来一线生机。 周磐的身世并不显赫,1893年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走上军旅道路,先是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学习,后来进入陆军大学特别班深造,他很早就展露军事才能,二十多岁就升任团长。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和彭德怀有过师生关系,彭德怀在湘军服役时,曾是周磐麾下的士兵,周对彭印象深刻,觉得他能吃苦、作战勇敢,还亲自提拔过他。 只不过两人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彭德怀选择投身革命,而周磐则在1927年支持“马日事变”,走上反共道路。 在北伐战争时期,周磐带兵攻打武昌,曾亲自登城作战,被认为是湘军里勇猛的一员,可随着地位上升,他的选择越来越倾向于保住权力和私利。 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已是陆军中将,指挥第七十三军的一部分部队,在长沙外围布防,虽然抵抗了日军,但部队损失惨重。 抗战之后,他更深地卷入内战,先是在湘西围剿红军,又在解放战争时期带兵残酷打击地方百姓,抢粮抓人,制造大量惨案,可以说,他的名字在湘西一带留下了沉重的记忆。 就在周磐一步步走向高位的同时,一件国宝在湖南民间悄然出土,1919年,桃源县漆家河村的农民艾清宴下地劳作时,无意中踩塌土堆,挖出一个黑乎乎的疙瘩。 没过几年,益阳的古董商石瑜璋听说此事,赶来出价四百银元,买走了沉重的器身,盖子却被留了下来,艾清宴的家人把盖子交给了附近新民学校的校长钟逢雨,请他鉴定。 钟一看铭文,心里清楚这是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于是收下妥善保存,从那以后,器身和盖子就此分开,走上近一个世纪的漂泊。 到了1925年,周磐率部驻扎在桃源,他得知钟逢雨手里有盖子,便打起主意,多份资料显示,他出价高额银元,甚至动用军力施压,最终把盖子收入囊中。 钟逢雨无力对抗,最后只得交出,周磐将其视若至宝,二十多年随身携带,连战乱逃亡都不舍得丢弃,这就是他后来想要用来救命的“国宝”。 1949年年底,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湖南也宣告解放,周磐不愿接受失败,带着残部退入云南,昆明起义后,他依然负隅顽抗,结果很快被解放军俘虏。 1950年被判死刑,他慌不择路,提出要上交国宝,他交出的正是一直私藏的皿方罍盖子,专家们鉴定后,确认这正是失踪多年的商代重器。 盖子高约三十厘米,纹饰精美,铭文清晰,是研究商代社会结构和文字的重要实物,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一件普通文物。 但周磐的罪行已无法抵消,他的献宝并没有挽回性命,1952年,他在昆明被执行枪决。 皿方罍盖子由湖南省政府接收,之后移交文物管理部门,最终入藏湖南省博物馆,从此才算有了安稳的归宿,至于器身,在1920年代被石瑜璋卖出后,就不断辗转。 它先是流入上海古董市场,后来被秘密运往海外,几经易手,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地的收藏家之间流转,20世纪后期,它多次出现在国际拍卖场,引发轰动。 2001年,纽约的一场拍卖会上,它创下近千万美元的成交纪录,2014年,佳士得准备再次拍卖器身,中国方面全力以赴,湖南省政府牵头,文博专家、企业界人士筹资两千万美元,与卖方达成协议。 那一年6月,器身回到长沙,6月28日,博物馆举行合体仪式,盖子与器身重新合为一体,分离九十余年的国宝终于完整。 皿方罍的曲折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动荡紧密相连,在国家积弱、社会动乱的年代,文物只能四处流离,被商人转卖,被战火裹挟。 周磐把盖子当作私人珍藏,甚至在生命最后关头想用它换取宽恕,这是个体出于私利的执念,等到民族重新站立起来,国家有能力组织力量把文物迎回,国宝才真正回到属于它的家园。 这不仅是一个文物的归来,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皿方罍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弱国时的无奈与强盛后的自信,它提醒人们,国宝不只是古物,它承载着文明记忆,也和整个民族的荣辱紧紧相连。 信源:人民网——完罍归湘——皿方罍长达一个世纪的归家路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2评论】【5点赞】
金卯刀
参加抗战是功绩!
Celsius99
这看上去比四羊方尊还要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