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改革?把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改为公有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那叫改革

史笔如刀 2025-09-05 12:29:43

什么是真正的改革?把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改为公有制,归国家和集体所有那叫改革,这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伟大的革命,这种对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变革,是从根上改写了生产关系的密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枚土地证,放在今天可能只是普通的一张纸,可在上世纪的农民手里,那是一辈子都没敢想的东西,拿到它的时候,有人忍不住抹泪,有人把它当传家宝收起来。 因为那代表的不只是几亩地,而是几千年积压在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被砸碎,真正的改革,不是改一点税,不是减一些租,而是从根子上把生产关系改写,让农民第一次挺直腰板说这是我的土地。 中国历史上,土地问题始终是最尖锐的矛盾,农民要种一亩田,要先交出大半收成,遇到灾年更是颗粒无收,交了租自己只能挨饿。 社会上流传着“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牢牢”。 这种血泪现实不断上演,富的更富,穷的无立锥之地,最后逼出一代代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的背后,往往就是土地兼并无法解决,耕者有其田成了千百年来最强烈的愿望,却始终落空。 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进入土地革命阶段,提出把地主豪绅的土地分出来给农民,井冈山的探索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随后在兴国又制定了更完善的办法。 到了闽西永定溪南,党组织创造出新的分配模式,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谁多抽一点给谁少,还要把土地的肥瘦也尽量均匀。 1929年,短短一个月,十三个乡的两万多人分掉两万多亩地,效率之高让人震惊,农民张广增拿到的土地证至今仍保存着,这是土地革命最真实的见证。 毛主席对这一模式高度肯定,说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值得推广。 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变了,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抵御外敌,政策调整为减租减息,既要保护农民利益,也要让地主安心抗日,在福建闽西,党组织和国民党达成协议,之前分好的土地保持不变。 可当新四军北上后,国民党企图收回土地,逼迫农民交租,甚至推行所谓“扶植自耕农”,让农民花钱买回自己种的田,许多人差点倾家荡产。 最后靠着地方党组织和农民的自卫,坚持住了成果,二十万亩土地一直留在农民手里,直到新中国建立。 随着解放战争推进,1947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那时的解放区里,分田热潮席卷农村,不仅分地,还把牲畜、衣物分给农民。 东北解放区短短几年就分了数千万亩土地,得到实惠的农民踊跃参军支前,计划招几千人,报名的往往成倍增加,农民是真心支持这场变革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还有两亿多农民没有分到土地,1950年,中央颁布《土地改革法》,把土改推向全国,福建因为地处前线,毛主席特别指示要迅速完成土改。 从1950年秋天开始,分三批展开,到1952年夏天基本结束,全省共没收九百多万亩土地,还包括九千多万斤粮食、四十五万间房屋和成千上万的耕畜,全部分到七百多万贫农和劳动人民手里。 从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消失,农民第一次真正拥有土地,这是一场历史性的胜利,但很快问题显现,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缺少牲畜、种子、技术,想改进生产都很难。 党开始考虑新的道路,从1952年到1958年,用六年时间逐步把土地转变为集体所有,一部分归国家,一部分归集体,农民则通过合作社共同劳动。 这样做不仅避免了土地再次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还让国家能统一规划,修铁路、建水库时可以集中力量,不会被个别人的利益牵制,这种制度上的彻底变革才是改到根上的改革。 到了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十八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包干到户”,这并不是回到私有,而是在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承认农民家庭的经营权,多劳多得。 这个办法立刻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到1987年,全国几乎所有农户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再后来,国家提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让农民既能稳定承包土地,又可以流转经营权发展规模农业,整个过程都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 什么是真正的改革?不是在旧制度上修修补补,而是敢于触碰根本性的矛盾,敢于把不合理的制度彻底推翻。 真正的改革要看能不能让大多数人受益,能不能释放生产力,土地改革就是这样的典范,它把土地从少数地主手里彻底拿出来,归国家和集体所有,让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 这场改革的意义远远超出土地本身,它打碎了旧社会的等级,让农民从佃户变成了主人;它解放了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腾出了空间;它让国家能够集中资源做大事,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 直到今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依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作用。 信源:东南网——跟着《浴血荣光》学党史|解码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红色基因

1 阅读:162

猜你喜欢

史笔如刀

史笔如刀

用文字雕刻历史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