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式宣布了! 9月4日,印度正式对中国产升降机导轨征收反倾销税,税率高达24%–51%,一征就是5年!简单说,就是以后印度买中国这类产品,价格要猛涨了。 电梯导轨就是电梯运行时依赖的轨道,关系到电梯安全,印度现在盖的高楼越来越多,电梯需求量大,但他们自己生产跟不上,中国的产品质量不错价格也合适,自然就成了首选。 印度本地厂家抱怨中国卖得太便宜,让他们没法竞争,但有意思的是,印度自己又生产不出足够的导轨,还得靠进口,这种“既想要便宜货,又想保护自己人”的心态,让印度的对华贸易政策经常左右摇摆。 这种事不是头一回了,印度经常觉得从中国买得太多,往中国卖得太少,心里不平衡,于是就通过加税来找补。 追根究底,印度本土制造业陷入两难困境:既难以割舍中国产品高性价比之利,又渴望发展自身制造业,如此矛盾之下,致使其相关政策频繁更迭、摇摆不定。 从短期来看,中国产品在印度市场的价格确实上涨了,这会影响其竞争力,但中国企业对此并不陌生,已有多样化的应对策略:部分企业选择直接在印度设厂生产,以规避关税壁垒。 另一些企业转向生产高端产品,以提升附加值来抵消税收成本,同时,部分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替代市场,此外,愈来愈多企业诉诸法律,就不合理关税措施提起上诉,维护自身权益。 印度加税这事,表面上说是保护自家企业,其实还是那个老思路:想关起门来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但这种做法效果到底咋样,还真不好说。 保护过头了,自家企业反而没了进步的动力,印度真要发展制造业,还不如多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投点钱搞研发,光靠加税保护,最后可能保护出一堆扶不起的阿斗。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种事儿以后还会常有,关键是要转变思路——别光想着卖产品,可以考虑当地生产,别老拼价格,要多拼价值,其实有些早有准备的企业,这次受的影响就很小。 中印在制造业上本来可以取长补短,中国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足、技术先进且产业链完整,而印度则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空间,双方合作本可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目前相互竞争的局面推高了印度市场的商品价格,同时制约了当地企业的技术升级进程。 历史经验表明,封闭式发展难以成功,印度若想真正发展制造业,必须采取开放合作策略,中国的发展历程正是最好的例证,这值得印度认真借鉴。
印度外长苏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快速增长,是全球有目共睹
【19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