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军为讥讽陈赓,故意指着桌上的牛排、面包问道:“陈将军,我们美国人的饮食怎么样?”陈赓闻言,只用一句话,便噎得美军说不出话来。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陈赓作为中共代表参与相关活动,与国民党方面和美军有接触。当时美军军官在宴席上指着牛排和面包问陈赓对美国饮食的看法,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中共的轻视。陈赓回应时将食物倒入汤中搅拌,指出这像美国人的吃法,暗指美方在调解国共矛盾时的随意态度。美军军官闻言无言以对。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在场,见证这一过程。此事源于重庆谈判的背景,美军作为第三方试图调解,但实际偏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谈判旨在结束内战,但国民党拖延时间,准备进攻。陈赓的举动体现出对美方立场的警觉,避免直接冲突却点明问题。 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抗日胜利后的一次重要会晤,毛泽东率团赴重庆,周恩来、王若飞等参与。美军当时在中国有驻军,赫尔利大使推动谈判,但美方支持国民党,供应武器装备。陈赓在军调部活动中遇到旧识张治中,张治中提到谈判成功后中共部队装备改善,陈赓用抗日时期国民党中断供给的例子反驳,显示出对蒋介石承诺的怀疑。美军军官的提问发生在类似场合,带有炫耀意味,陈赓的处理方式让对方尴尬。这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美苏冷战初现,美方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陈赓的回应基于对局势的判断,不落入对方话语陷阱。 这一事件在历史记录中被视为陈赓机智的例子,但本质上是政治博弈的缩影。美军在二战后介入中国事务,提供援助给国民党,延长内战。陈赓作为军人,经历过抗日合作时期的矛盾,对美方意图有清醒认识。他的举动没有激化矛盾,却暴露了美方调解的偏颇。国民党在谈判中表面同意和平,实际调动军队。美方行为在国际上引发争议,一些观察者指出其干涉内政。陈赓的处理体现了中共代表的立场坚定,避免了被动局面。 重庆谈判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陈赓继续军事指挥,参与解放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转入国防建设。1950年代,他创办军事学院,培养人才。三年困难时期,国家面临经济压力,他拒绝特殊待遇,让儿子住工厂宿舍,与工人同标准生活。对自身饮食,他限制采购,不用特供食品。一次散步见民众争购面包,他驻足观察。回老家湘乡时,发现干部临时发放食物掩盖乡亲困难,他指出事实,安排拨付军用物资援助。1961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