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

南风意史册 2025-09-05 18:41:03

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带着儿子来为丈夫扫墓,她对着墓碑大声哭喊:“儿子我给你养大了,你起来看看啊,”   2019年清明节,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里,57岁的李发英抱着一块墓碑哭得浑身发抖:“荣华!咱儿子陶凯长大了!35年,我没让你失望啊!”   周围的人都红了眼眶,没人能想到,这个普通农村女人为了这句承诺,竟然熬了大半辈子。   1984年。那年春天,湖南衡东县的李发英刚和同村的陶荣华结婚20天,结婚的红绸缎还挂在门上,陶荣华就接到部队通知,要归队有任务。   临走前,陶荣华摸着李发英的肚子(她刚查出怀孕)说:“等我回来,咱就好好带娃过日子。”李发英塞给他一个亲手绣的平安符,没想到这最后一见成了永别。   没过多久,村干部拿着牺牲通知书找到李发英。她看完没哭,把通知书叠得整整齐齐揣进怀里,关在屋里一整天。公公婆婆劝她:“你才21岁,别守着了,再找个人嫁了吧,孩子不想留也没事。”李发英摇头:“娃是他的根,这个家我得守住。”   娘家人也骂她傻,可她第二天还是扛着锄头下了地。冬天,儿子陶凯出生了。李发英抱着娃对丈夫的照片说:“叫凯,是凯旋的凯,等你长大了,我就带你去看爸爸。”   从那天起,她一个人撑起了家:农作忙时就把陶凯放在田间的竹筐里,一边插秧一边哼丈夫教的歌;砍竹子换奶粉钱,摔下坡摔肿了胳膊,还是咬着牙把竹子背回家。   有次陶凯发高烧到40度,村里医生治不了,她背着娃跑15里山路去镇卫生院,布鞋磨破了,膝盖蹭得全是血,到了医院直接累晕了。   除了带娃,她还要照顾公婆。公公婆婆身体都不太好,婆婆病情严重只能在躺在床上,她每天给婆婆擦身、翻身,还读儿子的课本给婆婆解闷,婆婆哭着说拖累她了,李发英总说:“我就是您亲闺女。”   陶凯长大些,总问爸爸在哪,李发英说:“爸爸在保护我们,等你能撑起家,我就带你去见他。”   她从不在儿子面前说苦,只有夜里娃睡熟了,才摸出丈夫留下的军装扣子偷偷流泪。   这一等就是35年。2018年,陶凯在城里站稳了脚,带未婚妻回家,还买了新棉袄给她:“妈,以后我养您。”李发英摸着棉袄,知道是时候带儿子去见爸爸了。   2019年清明,李发英跟着儿子来到麻栗坡。站在陶荣华的墓碑前,她摆上儿子从小到大的奖状,还有那枚磨亮的军装扣子,“荣华,凯凯考上大学、有工作了,还找了好媳妇。我把娃养大了,把爸妈照顾好了,你交给我的事,我都做到了。”   说着说着就哭晕了过去,陶凯扶住她才发现,母亲的手上全是老茧和当年砍竹留下的伤疤。回家路上,李发英望着窗外的风景说:“你爸没白流血,现在日子这么好,他肯定高兴。”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笑着摇头:“答应过他守好家,就不能食言。”现在,那枚军装扣子被陶凯装在玻璃盒里。   它不光是母亲35年坚守的证明,更让人明白了,那些长眠边疆的烈士从不是孤单的,他们的身后,有家人们用一辈子的牵挂,守着承诺,也守着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信息来源: 红网|湖南好人·每周一星|李发英:替夫尽孝39载!用行动诠释忠贞大爱   文|黑子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