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蒋介石头疼的是,国民党中真正能打大仗的,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往往都不是他的嫡系

熹然说历史 2025-09-05 23:33:59

最让蒋介石头疼的是,国民党中真正能打大仗的,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往往都不是他的嫡系爱将。比如这两位,傅作义和卫立煌,各自手握四五十万大军,都是“剿总”司令,却不是蒋介石的哼哈二将。他们的心事,蒋介石恐怕永远看不懂。这是真正的貌合神离,阳奉阴违。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暴露人性的复杂。1948年大决战前夕,蒋介石手握数百万大军,却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那些真正能打硬仗的将领,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竟然完全看不透。傅作义和卫立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各怀心思。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用人困境。复盘解放战争,发现一个奇特现象:1948年下半年,在国共长期对峙的各大战区即将图穷匕见,双方各自倾巢而出,梭哈豪赌,进行分区决战的关键时刻,国军东北、华北、华东、华中4大关键战区,其中有3个战区,用的主将竟然都不是蒋介石嫡系。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蒋介石政治集团的根本矛盾。 蒋介石的用人原则很简单,第一看是否出身黄埔,第二看是否为同乡。可是偏偏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将领,往往都不符合这两个条件。傅作义是山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卫立煌不是浙江人,也不是黄埔系出身,算是”嫡系中的杂牌”,而且和中共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以,他一直得不到蒋介石完全的信任。 傅作义在华北的表现让蒋介石又爱又恨。这家伙确实能打仗,从涿州守城到绥远抗战,再到解放战争初期的大同集宁战役,战绩确实不错。老蒋任用傅作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看重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可是傅作义的背景让蒋介石始终放心不下,这家伙毕竟是晋军出身,和阎锡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更让蒋介石头疼的是,在抗日战争中,傅作义与中共建立了特殊的联盟关系。傅作义曾派人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也派人与傅作义协商抗日事宜。傅作义还曾接受毛泽东赠送的政治读物,并请中共派出大批政治干部到自己部队做政治工作。这种历史让蒋介石对傅作义始终存疑。 为了防范傅作义,蒋介石想了不少办法。华北60万部队,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蒋介石的嫡系,傅作义根本指挥不了。还有军统、中统的特务,明里、暗里追踪着傅作义。蒋介石还派陈继承当副总司令,名义上是辅助,实际上是监视。 这种安排的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心烦意乱的傅作义召开华北高级军事会议,想调整部署部队防区。不料副总司令陈继承冷笑着问傅作义:“请问总司令,调整防区,是谁给你的权?”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蒋介石用人的矛盾:既需要傅作义的军事才能,又不能完全信任他。 卫立煌的情况更加复杂。这位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中国的常胜将军”的名将,在东北的表现让蒋介石彻底摸不着头脑。卫立煌在1948年1月17日在调到东北之后,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东野如何进攻、进逼,从1月履职到9月16日辽沈战役爆发,整整8个月,基本上没有任何作为。 蒋介石多次要求卫立煌主动出击,打通北宁路,将沈阳主力撤到锦州,可是卫立煌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卫立煌在东北的几次主张,无一例外都是想把东北主力死摁在沈阳。1948年2月,蒋介石要求打通北宁路,卫立煌不同意。说是整补一段时间,战力恢复之后,再做打算。 后来的史料显示,卫立煌的消极抵抗并非偶然。卫立煌夫人韩权华对卫立煌去东北的动机说过这样的话:“并不是想帮助蒋介石打仗,而是要促成蒋介石失败”。这句话如果让蒋介石听到,估计会气得吐血。 相比之下,刘峙这样的嫡系将领虽然屡战屡败,却始终能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刘峙虽因布阵屡屡失误而遭到惨败,屡次被蒋介石撤职,却又屡次被蒋介石起用,因而在国民党军中有”不倒翁”之称。这种现象说明,在蒋介石的价值体系中,忠诚度远比能力重要。 淮海战役成为检验这一用人困境的终极考场。蒋介石明知道刘峙能力有限,但还是让他当了徐州剿总司令。结果可想而知,淮海战役宣告结束时,刘峙指挥下的22个军全部被歼。而那些真正有军事才能的傅作义和卫立煌,要么消极抵抗,要么阳奉阴违。 这种用人困境的根源在于威权体制的根本矛盾:既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来维护统治,又不能容忍这些人才的独立性。蒋介石深知傅作义、卫立煌等人的军事才能远超刘峙,但他更担心的是这些人的”忠诚度”问题。 历史证明,蒋介石的担心并非多余。1949年1月31日12时30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北平终于宣告和平解放!傅作义最终选择了起义,而卫立煌1955年3月从香港回到大陆,并于1958年4月就任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蒋介石的用人困境,实际上反映了其政治集团的根本问题:过分依赖个人忠诚而忽视实际能力,过分强调派系归属而忽视民心向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那些真正有才能、有远见的人,都做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而那些所谓的”嫡系爱将”,除了绝对服从之外,在关键时刻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0 阅读:137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