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古镇都长一个样,我们到底在逛什么?

涵阳想去环球旅行 2025-09-06 15:06:42
上周在周庄买芡实糕,老板麻利地打包时突然笑了:“这糕和西塘是一个厂子批发的,你们游客就爱这个味儿。”我拎着塑料袋站在河边,对面民宿晾晒的蓝印花布,和乌镇景区纪念品店挂的一模一样。手机里刷到南浔网红茶馆的打卡照,恍惚间又以为穿越回了去年的西塘——连木窗棂的裂痕都像是复制粘贴的。 或许这是每个旅游博主都避不开的难题。所有古镇都在卖竹筒奶茶、油纸伞和酱蹄髈,导游词里永远住着沈万三、唐伯虎和乾隆爷。我们挤在相同的拱桥拍雷同的照片,吃流水线生产的“江南味道”,像在玩一场大型古镇主题剧本杀。 直到那天在朱家角迷路。七拐八拐钻进条青苔斑驳的窄巷,撞见个老奶奶在晒梅干菜。她掀开粗陶罐让我闻自家腌的雪里蕻,说起年轻时摇船去送亲,喜糖盒子要系红头绳才不会翻进河里。那罐咸菜飘出的香气,比网红酱园十块钱一勺的“古法酿造”更戳心窝子。 现在逛古镇,我专挑“计划外”的角落溜达。在甪直老茶馆听评弹时,发现拉二胡的大爷和门口修鞋匠是发小;南浔某间破败的老宅门缝里,望见八仙桌上摆着没喝完的搪瓷缸,杯口茶渍画出的年轮比所有收费景点都真实。 其实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很简单。关掉导航地图,把网红店清单撕了。试着推开一扇虚掩的木门,和摇蒲扇的大爷唠两句家常,蹲下来看看石板缝里冒头的野花。那些没被写进旅行攻略的烟火气,才是古镇真正的呼吸。 下次要是再看见“全网爆款打卡点”,不妨转身往反方向走。江南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旅游攻略不曾提过的角落——毕竟生活不是预制菜,总有一些滋味,需要慢火细炖才能熬出来。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2
2025-09-07 10:05

我们当然希望各具特色,但审美雷同化也是不可忽视的现象。关键是如何在同中营造出不同的特点来,才是业者应该下功夫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