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云南起义时,沈醉已经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哪知卢汉却将他交给解放军,这让本可享受起义待遇的沈醉瞬间沦为了“战犯”! 解放战争后期,沈醉被任命为云南专员公署主任。 当时,国民党已经败退台湾,但蒋介石不死心,因为西南的很多地区还在国军的控制之下,蒋介石就想把西南当成新的反共根据地。 派沈醉去云南,就是为了监督“云南王”卢汉,若卢汉有任何可疑之举,沈醉都要向蒋介石报告。 此时的卢汉已经计划起义。卢汉也知道蒋介石的意图,他知道,这次起义,沈醉是一个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如果不能控制沈醉,那么云南起义,就可能被他破坏掉,所以他决定对沈醉下手。 为此,卢汉找了个借口,把沈醉等一众国民党官员叫到了自己的公馆开会,等沈醉等人到了以后,卢汉就下令将他们软禁。 沈醉很清楚他自己的处境,他也知道当时国民党大势已去,思虑再三,他决定在起义通电上签字。 签完字后,沈醉交出了国民党潜伏在云南的特务名单,并协助卢汉控制了一大堆特务。 可以说,在云南起义中,沈醉是立了功的。正常来说,沈醉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又协助卢汉抓了一大批特务,云南解放后,他就可以享受起义将领的待遇,而我军对起义将领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谁曾想,卢汉起义后,却将沈醉作为战犯移交给了解放军。自此,沈醉就从一个起义人员,变成了一个战犯,这两者之间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卢汉之所以交出沈醉,也有自己的考虑。 沈醉当时还是保密局云南站的站长,他奉蒋介石的命令,长期监视云南的军政要员,并且镇压了进步人士,与卢汉等云南地区的将领素来有矛盾。 加上沈醉之所以在起义通电上签字,是被卢汉武力胁迫的,所以卢汉就不太相信沈醉。 除此之外,卢汉起义后,原本被扣押的国军第8军军长李弥、第26军军长余程万被释放后,却带兵反扑昆明,卢汉怀疑,这两人可能和沈醉勾结,他们是想里应外合,夺取昆明。 为了稳妥起见,卢汉只能将沈醉扣押。 再有一点,卢汉起义后,沈醉私自放走了国民党的元老张群,卢汉对此意见很大,为了给解放军一个交代,他只能将沈醉作为战犯交给了解放军。 沈醉被移交给解放军后,先是被关在了昆明军管会,后来又送去了北京功德林关押。 到了功德林后,不服气的沈醉,就去找功德林的管理人员申诉:“政委,我要申诉,我认为我不应该作为战犯被关在这里。” 管理人员好奇道:“哦,说说你的理由。” 沈醉解释:“我在1949年12月的云南起义中,是签了字的,卢汉主任宣布起义,我作为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立即命令我的所有下属停止抵抗,交出电台和武器,听从卢主任的指挥。我这应该算是起义人员,而不是战俘或者战犯。” 管理人员说:“但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你当时是被卢汉扣押了,才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 沈醉迟疑了少许,说:“当时的形势确实比较紧张,但我最终还是同意并支持起义的,签字后,我立即主动配合,把保密局的所有人员和设备都交给了起义指挥部,包括从重庆飞来的徐远举、周养浩等人,我也一并交出。” 管理人员摇头:“但你过去的身份和行为,很难因为一时的举动就完全改变了性质,起义后,卢汉主席将你作为战犯交给了我们。” 沈醉听了这话,还是坚持阐明了他在云南起义中的贡献,并希望人民政府在处理他时能考虑这一点。 好在,沈醉在功德林的表现很好,他积极接受改造,所以在1960年,沈醉就成了第二批被特赦的人员了。 1980年,有关部门在复查档案时,发现当年沈醉确实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并且沈醉还命令下属放下武器、上交了档案,有关部门最终就认定沈醉为“起义将领”,而且还提高了沈醉的待遇。 沈醉晚年享受的是副部级待遇,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补偿。
董必武曾经说过: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
【198评论】【216点赞】
东张西望1234
飞机场被堵下来的